二
刚刚参加红军,蓝益山被编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二营四连三排步兵九班。还没来得及习练枪法,蓝益山就开始走上了战场。队伍拉到福建清流,随即遭遇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新入伍的战士每人只发给三发子弹,没有配枪,得靠打仗消灭了敌人缴获的战利品补给。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蓝益山凭着自己的机智敏捷,数次死里逃生。渐渐地,他掌握了一些规律,子弹发出“啾啾”声的,一般从头顶飞过,而发出“嗖嗖”声的,则打得很低,十分危险。
为了躲避敌兵的追击,队伍每天都要夜行军,走的路一般选择偏僻小道,极其难走。日间则躲在深山丛林里。国民党仗着通信发达,四处“围剿”。在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蓝益山所在部队与敌兵遭遇,两兵相接之时,竟拼起了刺刀,蓝益山抱着不怕死的念头,奋勇杀敌,连挑四名敌兵而自己毫发未伤。可惜的是,同村的一个刘姓青年却在那场战役中再也没有起来。蓝益山不禁失声痛哭,可是时间紧迫,他只能强忍悲痛,抹干泪水,草草地掩埋了他,又匆匆地跟着部队前进了。
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蓝益山跟随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而又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此后,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红军就在这无数的战斗中且战且行。由于国民党装备精良,兵力强大,一路追击红军队伍,导致红军伤亡惨重。在安远县和信丰县交界之处,蓝益山所在连又一次遭遇战役,战斗打响后,班长带着战士们冲锋,不幸中弹牺牲。群龙不可无首,三排长当即火线提拔蓝益山担任九班班长。
经过二十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但是红军战士死伤惨重,前进的路越发艰难。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934年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二十五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长征队伍甫一开始就遭遇了整个长征途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在这一场战役中,蓝益山所在连由一百多人锐减至八十多人,三排长壮烈牺牲。连长看中蓝益山头脑灵活,作战英勇,任命他接任三排长的职务,带领战士们继续战斗。
红军强渡湘江之后,蒋介石仍不死心,一路追剿。1935年2月,红军挺进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蓝益山部队作为主力,又一次与敌军遭遇。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一次次进攻。就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蓝益山看到身边的一位小战士左手中弹,痛得嗷嗷直叫,惊恐之余,一下子竟然忘了躲避。蓝益山迅速地跳起来,将小战士拉入军事防御地带。因目标被敌军发现,一串子弹从对面猛烈地射过来,啪啪地打在他们身边的石头上,其中的一枚从坚硬的石头表面弹射出来,正好穿过蓝益山的大腿。所幸仅穿皮肉,但横穿的伤处足有五六寸长。
战斗结束后,由于红军缺医少药,蓝益山只好自己处理伤口。他磨利了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刀,咬紧牙关将伤口割开,硬是自己将子弹取了出来。没有药敷,伤口疼得难以忍受,而部队又正在急行军之中,蓝益山用顽强的意志力,继续跟随部队前进,连长见他实在难以行军,便劝他暂时留在当地的老表家养伤,等伤好了再来接他。蓝益山听从了连长的安排,接过连长给他留下的七个银毫子,就此与红军作别。他没有想到,这一别,就再也没有找到红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