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正月初十,蓝益山在沙洲乡七堡村的一个贫苦雇农家呱呱坠地。他的父亲五岁时,由奶奶带着从外地改嫁过来,父亲从小就是一个寄男子,没有自己的根基,没有自己的田地,也没有自己的屋子。兰家,是整个七堡村最穷的人家。蓝益山兄弟五人中,蓝益山是最小的一个,打小也是最聪颖的一个,父亲和兄长们咬咬牙,用交租后省下的一点谷子,换了钱供蓝益山上了六年私塾。读四书五经,老师教过的全部要背诵,蓝益山是私塾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他的背诵总是一百分,从来不用挨先生的板子。

十七岁那年,村里让蓝益山去教书,蓝益山当上了小先生,带着一群孩子摇头晃脑学四书五经。那时候,爱读书的蓝益山过得很快乐。但是好景不长,1931年,国民党在村里疯狂地抓壮丁,十六到四十岁的男性,一个不留,大凡青壮年男性,全都四处躲藏。有钱有势的人家还好,抓住了可以拿钱赎,蓝益山家一无钱二无势,兄弟五人只好半夜偷偷地从后门逃出,躲到远房亲戚家。伪保长带着一批人气势汹汹来封门,叫嚣着要全部抓走,连老母亲都不得进门。担心国民党再来抓壮丁,蓝益山的亲戚只好把他的年龄瞒小,对外称是十四岁。直到苏维埃政权在瑞金成立,村里“红”了过来,他们才敢回到家里。

自此,蓝益山兄弟对国民党埋下了满腔仇恨的种子。蓝益山回到私塾教书时,就经常教育孩子们:“还是红军好,赶走国民党,贫苦农民不受欺负。”那时候,蓝益山已经长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米七五的身高,一个人的力气能顶俩。普通人用两只手共同使劲,都不能抓住他一只手。全村同龄的小伙子,没有一个人有他力气大。开玩笑打斗时,只要被他抓住了,没有哪个可以从他手中脱逃。红军来到村里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蓝益山总是不吝惜力气,跑前跑后,像是半个红军似的。

1934年2月,红军在村里征兵了,蓝益山知道后,十分高兴,满腔热情地响应红军的号召,第一个报名参军。不仅如此,他还说服几个哥哥一起报名参军:“国民党坏事干尽,让我们无家可归,我们一起去把他们打倒吧!”结果,他们五兄弟有四个都参加了红军,只留下一个在家陪伴老母亲。村里的青壮年男子闻讯也纷纷报名,一时间,送出亲人当红军的场面在全村热烈上演。曾经为躲壮丁瞒报年龄的蓝益山,扔下了多年的教书之职,雄赳赳气昂昂地参了军,知情的人们,纷纷打趣他说:“你可是‘大种儿童团员’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