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修订版)》简介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修订版)》这本书是由.黄凯锋著创作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修订版)》共有130章节
1
修订版前言
2021年底,价值论研究方面的前辈、上海大学哲学系陈新汉教授嘱我参与他和孙伟平教授主编的《价值论研究》“名家访谈”栏目,聊聊我从事价值论研究的感想和体会。尽管没...
2
目录
目 录 修订版前言 第一章 价值释义 一、“虚体”与“为我” 二、“属性说”与“关系说” 三、“主体性”与“客观性” 延伸阅读 三种人生态度 第二章 情境论 一...
3
第一章 价值释义
...
4
一、“虚体”与“为我”
价值这个概念已经成为耳熟能详、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今天的人们经常接触各种各样与价值相关的话题,如人生价值、艺术价值、道德价值、收藏品的价值、政治价值、新闻价值等...
5
二、“属性说”与“关系说”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还是西方价值哲学,都把辨析价值的主客观特性作为基础性理论。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学理阐释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每天都有可能在精品商厦、在会议...
6
三、“主体性”与“客观性”
与事实相对应的价值,不是客体的属性,也不是主体的兴趣、情感和态度,而是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主客体关系的一个方面的结果。这种关系以主体尺度为尺度,随主体变化而变化...
7
延伸阅读 三种人生态度[16]
梁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
8
第二章 情境论
在中外价值哲学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思维方式曾占据主导地位,一种是价值主观论,认为价值是某种精神的产物,只能发生和存在于人的兴趣、意念之中。为什么觉得好?因为喜欢...
9
一、基于情境的“关系说”
方迪启在这本著作一开始就直面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认为它们的冲突源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两种主张其实都只是部分为真,它们的错误在于:只看到问题的一个侧面。...
10
(一)主观论者的基本观点及反驳
主观论者主张价值不能完全脱离价值判断,这本身没有错,但它直接把价值化约到价值判断,认为价值只不过是主体的愉快、兴趣或欲望投射到对象上去的结果则是错误的。如果价值...
11
(二)客观论的基本观点及反驳
对客观论者来说,价值主观论者的错误之处正是强化其论点之处。客观论者认为,价值是独立于价值对象和评价主体之外的,价值是绝对的和不可改变的,也不会受到任何实际的物理...
12
(三)弥合对立的方案——情境论
方迪启认为主观论和客观论思想的根本错误在于假对立的谬误。每一学派都相信,价值不是客观的,就一定是主观的,导致双方都盲目地固执己见,都只攻击对方的错误,于是攻击有...
13
二、基于实践的“关系说”
与对价值的完形或情境理解不同,我国价值论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采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把主观与主体、客观与客体作了具体区分,强调主体人的行为、需要、能力、尺度所具...
14
(一)实践及其主客体关系
人类存在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是社会实践性。从存在的实体形式和属性上看,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从运动的方式来看,这种社会性的存在物存在方式就是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15
(二)关于内在尺度和物的尺度
所谓尺度,就是指规律、规定性、本性、标准的意思。在自然界物与物的相互作用中,每一个物种都只按自己的规律和本性运动变化和发展,这就是物的尺度,每一个物都只有一个尺...
16
(三)双向性
理解了主客体活动中的两个尺度就不难理解主客体活动的双向性。两个尺度的存在决定了人的活动的双重内容、双向结构和双重结果,这为价值的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不需要像方迪...
17
(四)价值的本质与客体主体化
从逻辑上来说,肯定人类实践活动的双向性,也就不可能用价值涵盖整个世界,而只能把它定位成世界的某个侧面。价值的本质就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就是客体主...
18
(五)价值的归属
只有到了这个地方,在对价值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本质理解之后,才开始真正触及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分歧及其误区。我国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为方法的价值论研究一方面批评客...
19
(六)主体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尤其重视“主体客观性”,以免主观论的谬误。实践唯物论告诉我们,客观是指不依赖于人对它的意识的独立存在,而不是指与人无关的独立存在。价值依赖人存在...
20
三、方法论比较
无论从思路的清晰还是解决问题的彻底性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过这里想比较的还不仅于此,而是两者叙述方法和叙述效果上的特点。 方迪启在《价值是什么...
21
延伸阅读1 本土性[16]
唐德刚...
22
世界上也没有“没有本土性的语言”
“语言”(language)本身就是个运载“本土性”的工具,它也是在“本土性”的熔炉里锻炼出来的产品。因此,任何语言都带有该语言的本土性,任何使用此一语言的人也...
23
“本土性”的保存与保守
大体说来,一个文化之外流,亦如江河之泛滥。水是向低处流的。先进文化如流向一个原始、落后、贫瘠的低洼地区,那这个文化整体,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就要像黄河决口,...
24
“本土性”的漂失
这种“本土性”在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往往可永远保存。甚至促成“独立建国”,如新加坡(事实上南非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小国,在文化上也是欧洲白人的“新加坡”)——...
25
延伸阅读2 什么使人不幸福?[17]
罗 素 动物只要没生病,吃得饱,就是快乐的。我们以为人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当今世界的大多数情况却不是。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幸福,恐怕你不会认为自己是。如果你感觉自...
26
第三章 休谟问题
价值理论中除了主客观论之争,还有一个基本而重大的问题,就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史称“休谟问题”。 休谟问题指称或包含如下一些问题:其一,休谟(David Hume...
27
一、休谟问题的否定性解答
孙伟平教授在《事实与价值》一书中提道:休谟问题的实质,是价值(道德)判断和价值科学(伦理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出于对事实的比较狭义的理解,休谟反对从事实推出价...
28
(一)“自然主义谬误”与直觉主义
直觉主义者摩尔在《伦理学原理》这样一部标志着20世纪伦理学革命开端的著作中,对先前一切有影响的伦理学思想流派进行驳斥,以他关于“自然主义谬误”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休...
29
(二)“伦理表达无意义”与情感主义
情感主义是当代西方价值理论、伦理学理论的三大主要流派之一。情感主义是对语言的功能和意义进行分析的产物,代表人物有罗素、石里克(Friedrich Albert ...
30
(三)价值推理的限定性原则与规定主义
在批判情感主义、克服情感主义的缺陷的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兴起规定主义流派,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赫尔是其中著名的代表,在其著作《道德语言》《自由与理性》《道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