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而科学的实践推导
自觉而科学的实践推导由如下一些步骤组成:
1.主体通过实践认识活动,特别是科学探索活动,不断把自在之物纳入属人世界,寻找与发现新的事实,并对这一新事实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尽可能把握其全面的规定性,特别是其本质与规律性以达到系统客观全面的认识。同时主体通过反思,认识自我,真正把握自己的利益、需要、能力等。
2.主体在实践—认识活动中,依据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形、条件情况、问题与需要等对客体的功能与意义的可能性加以预测、推断。这一过程也就是对事实判断所可能导致的价值后果的预见。
3.主体在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中,为避免出现预测中的消极后果,实现主体所需要的价值目标,根据客观条件与主体能力,制定计划、规划、蓝图;同时将这些计划、规划、蓝图分解为较具体的目标,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4.在上述计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现实的价值转换与应用。这是主体实践在事实与价值之间架设的一道桥梁。通过这种价值转换和应用,科学、事实、真理在主体实践中被转换为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东西。
5.对价值转换与应用的结果加以检验。在这种结果中,既包含着事实因素又包含着价值因素。因此成功的实践成果总是既表明事实认识(事实判断)之真理性,又表明主体的价值预测、预见(价值判断)是恰当、合理的,并且使这种价值预见变成现实。而失败的实践结果,则表明或者是事实认识(事实判断)不正确,或者是主体的价值预测、预见(价值判断)是主观的、不恰当的,或者是计划、方案及实施过程中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当然也可能兼而有之。但无论如何,这种情况下,价值判断之合理性还未得到实践的确认。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从实践过程来看,还是从实践成果来看,其中都渗透着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但也正因为实践是主体能动的创造的劳动,因而对其结果的检验就是一个必要环节。人类自觉而科学的实践,总是需要从实践结果中得到经验教训,得到反馈信息来判定事实判断的真理性,价值预测和预见的合理性,计划、方案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从而不断调整、修正、完善这一过程。
在现实实践中这种自觉而科学的实践推导已逐渐被完善为一种机制、一种制度。科学——技术——生产的双向互动机制在不少社会共同体中都已经或正在建立,通过这种机制,事实、真理被不断实现为现实的价值,事实判断不断过渡为价值判断,而那种实现了的价值,即实践结果,又作为新的事实而存在,又形成新的事实判断,如此循环往复,事实与价值就不断在主体具体历史的实践中走向统一。
总之,通过主体实践的自觉双向调节,客体的性质、功能与主体的需要、客观的可能性与主观的愿望、态度等不断相互规定、相互作用,从而在主体、人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中,构成现实的价值关系,实现事实与价值的沟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体的评价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一旦产生,又以习惯、惯例、风俗、规范的力量,对主体“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开始又一个从事实到价值、由事实判断导出价值判断的实践过程。主体实践的这种自觉能动调节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因而事实与价值也就在不断发展的水平上得以沟通,实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