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说得像童话一样,也是由于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造成的

把历史说得像童话一样,也是由于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造成的

在“童话史观”中,历史好比是摆出来的一桌美酒佳肴。但真正的历史却并不只在酒席桌上,而是在厨房里。如果你去过厨房,就会看见那里头也是茫无头绪,一片忙乱,并非始终有条不紊、干净整齐的。我们不能因厨房里的细节而否定一桌佳肴;也不要因为有了一桌佳肴,就不承认有过厨房里的杂乱。要知道,历史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光明,都是来之不易的。

把历史说得像童话一样,也是由于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有些东西,过去并没有得到充分注意和理解。比如,马克思一向强调要正确把握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马恩批评唯心史观时,说它只知道从人“怎么想、怎么说”去理解人,而不知道要从人“怎么生活、怎么做”去理解人,就是主张用人的社会存在来说明人的思想言行。如果这样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不应该把人们的表现仅仅归结为他们的个人品德或者智力问题,而必须把他和他所代表、所依靠的社会基础联系起来。所以马克思曾说:我的理论是最不要个人对历史负责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剖析了剥削的丑恶,但他并不是把它归结为资本家的个人品德,而是指出资本家不过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运行的规律才是实质。而马克思说的解放全人类,包括也要解放资本家,使其从“资本的工具和外壳”这种异化下解放出来。可见,如果真正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就不会过多地计较个人的表现,尤其是个人的品德、思想感情、性格特征这些东西,而要以弄清楚社会历史发展的道理为目标。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过程性的理解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比如恩格斯提出的“合力论”观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解决,都是许多人的不同意志、不同力量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最终的结果可能和每一个个别意志都不一致,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尽管所有的力量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历史并不按照每一个单个的意志前进。恩格斯的这个观点,对于怎么看待过去的一些事件和人物,防止过分夸大个别主观意志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再如,马克思讲过,人类的进步发展总是由偶然为必然开辟道路。历史有它的必然性,但是这个必然性总是要通过看起来很偶然的因素来实现的。比方说,有人比较自觉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他一号召,很多人明白了,就跟着他走。这个人的出现有一定偶然性,同时也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方面都一定最符合历史的要求,是永远能代表历史方向的。举个例子:拿破仑的伟大和渺小,他的大革命精神和他个性上的、品行方面的东西,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黑格尔说,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肯定的是拿破仑代表的历史发展方向,决不是拿破仑小个子、虚荣心强、家庭生活不忠诚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