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实质
由上面的梳理和简要评述可知,中外学者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看法各式各样。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客观论者、主观论者和折衷论者。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必须先解决两个前提,第一,必须承认人类历史是客观的。假如根本不承认人类历史的客观性,那就谈不上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二,必须较为准确地把握历史认识的本性,而不是简单套用一般认识论原则作穿凿附会的解释。
承认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存在似乎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困难,但作为历史认识的对象,情况又有些不同,虽然它也是客观存在的,但绝大部分都是已经过去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不能直接作用于这个已经过去了的客观历史存在本身。在许多情况下,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无法形成现实的、直接的对象性,简单地套用一般认识论的反映概念是行不通的。如此说来,是不是反映论原则不适用了?不是这样,而是说必须考虑到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虽然许多历史认识对象已不完整地存留于现在,但它们毕竟或者以遗迹文物的形式,或者以历史资料的形式,或者以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存在于历史认识主体面前,主体是通过上述种种中介形式把握历史认识客体,通过中介,历史认识主体可以间接认识历史对象。因此,历史认识作为反映只能是一种间接性的,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就表现为对客观历史的正确的、间接的反映。无论新发掘了多少遗迹,多少材料,这些遗迹和材料总不可能包括过去历史的所有丰富内容,所以一般历史认识只能做到大致的正确反映。有些情况下证据的真伪很难判断,一些历史学家只好采取以信传信、以疑传疑的办法,这也反映了历史认识特殊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历史认识本质上还是一种反映,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还是指对客观历史的大致正确反映。
但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也有自己的辩证法。
首先这种客观性作为历史认识追求的目标并不能一次性完成,而是要经过主客体的多次往复才能完成。
其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主要关注的是对人类历史现象整体性、全局性乃至本质性的大致正确的反映,而不在于一味追逐细节上的正确,强调必然和偶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景象。
再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最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仅是认识与客观历史的符合,而且还是能动的符合,也就是说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客观性中就包含主体性。对于历史认识主体来说,不发挥主体性,历史认识根本不可能产生,也就不存在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发挥得不当,反过来也会阻碍历史认识客观性的获得。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在历史学家具体的研究中表现为设定研究对象,接纳和整理历史客体所提供的信息以及理解和解释客体信息等方面。要描述在具体时间、空间条件下活动着的历史人物、事件及过程,历史学家必须运用形象思维,而在描述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结构,在描述社会习俗、社会心理以及历史过程的细节时,历史学家的形象思维就更为重要。它可以抓住历史认识对象的典型特征予以描绘,省略掉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可以求助于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去弥补材料之不足,以填补历史连贯链条中的空白环节;可以以头脑中原有的其他具体的历史形象与所要描述的对象相类比,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但是无论历史学家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如何能动发挥,历史学家所描绘的画面还是要力求真实,必须在时空中定位,必须与历史一致,必须用历史证据加以证实。[23]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发挥因而还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把历史认识变成历史小说,变成想象和虚构。
除了形象思维外,历史学家在认识历史客体时还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已储存的理论知识。史学考证就要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进行,这些方法本身就是史学家逻辑认知图式中的内容。史学家的理论储备有时直接决定着历史认识客观性的程度,这是因为:如果史学家没有系统的历史观点,又没有基本的历史常识,还缺乏与史学相关的各门学科的知识,那么他所描绘的一幅历史图画必定只是经验性的认识,而所达到的客观性程度必定是表层和肤浅的;如果史学家既具备基本的历史学知识,同时又有与史学相关的各门学科的知识,但他缺乏系统的历史观,那么他所描绘的历史图景虽然可以解释许多东西,但是由于整体上没有系统的历史观贯穿其中,对历史的认识就不能达到整体上的客观性;如果史学家既具备基本的历史学知识,又有系统的历史观,但缺乏相关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等以及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基本知识,那么尽管他可以在整体性上达到客观认识,但在细节处理上则存在很大的经验直观性;如果史学家具备一切必需的历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又具有系统的历史观,那么他就可以较好地解释历史现象,揭示历史的本性,达到对历史的客观性认识。当然这种客观性仍然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运用各种知识和理论框架进行解释的过程也就是史学家发挥认识主体能动性的过程,当然必须尊重客体,把从客体所获得的信息作为解释的对象,而不能把客体信息当作主体认识的工具。此外,主体能动性也有个如何发挥的问题,发挥得不当,就会出现错误的概括和失范的解释,从而遮蔽客观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