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1 历史想象的天然障碍[68]

延伸阅读1 历史想象的天然障碍 [68]

王铭铭

思考历史的方式,往往决定着历史进程的型构。历史经常是为了适应当下观念而被“书写”的,它并不真的反映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从而,尤其是在被赋予支配力的历史叙述中,事件经常被有意地串联为英雄史诗,在其中,推动历史前行的核心动力,被描绘成个体或群体英雄。……历史是有选择的记忆,它从历史过程的遗留印记中取其所需,通过记忆某些片段而忘却某些片段,以使历史叙述符合叙述者观点求证的需要,并使叙述“合理化”。人们无论如何也复制不了历史客观过程本身,而只能把历史过程的遗留印记进行搜集、归类,从中提取符合历史书写需要的素材。作为本书作者的我,当然也不是例外。然而历史过程的遗留印记,难以被垄断,往往自存余地,而使其他选择有了可能。而其他选择,往往含有其他解释(包括被我们称为“历史翻案”的那种解释)。正是历史过程所遗留的历史印记,为历史叙述供给了素材,而历史印记又往往多于有选择的叙述,因此历史自身总是约束着后人想象历史的行为。可以说,历史自身拥有一种力量,它既可支撑史诗化的历史,又“供养”种种另类叙事,为史诗化历史的颠覆提供强有力的武器,从而对观念形态的历史想象设置天然障碍。

如所有的历史书写者,我们有着化历史为心境的目的,但在叙述中,我们还是尽己之力,客观面对历史现象。这种“客观”并不意味着书写者握有史的权威,更不意味着主观观念的隐去,它的含义仅仅是,我们尽量不把自己(即,作为作者的“我”)放在文本的突出位置上,且尽量与我们追寻的过去的“另一些情景”保持距离,从非我的角度,回溯远去的光阴、理解历史行动者的思想。虽则追求“客观”,我们所做到的,若是能掠过从难以计数的现象之河浮现出来的波纹,也就足够了。历史已逝,但它被人们有选择地记忆着,这种选择性的记忆固然会因其失真而招致求真者的失望,但却命定的是所有历史的本性——任何历史记忆和历史叙述都是有选择性的。而且,这种选择性的历史,虽则不全面,却也可充分表明历史没有那么容易成为过去……我们这个时代再有创造性,再有破坏性,历史依旧“潜伏”在我们当中,在我们的时代起着作用。……历史没有提供“如何选择”的现成答案,却为我们通过比较结构关系的“古今之变”而对当下“局势”做出判断提供基础,为我们批判扭曲历史的行动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