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信与迷信
自觉信仰转化为自发信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信仰向迷信的转化过程。对于远古时代的人而言,我们不能说巫术就是迷信,而应说是远古时代人们的一种信仰。它是原始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自觉认识和追求。也许正是对巫术的极度信仰导致古人现实的物质行为,而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物质成果远远超过巫术的范围。正是对巫术的极度信仰以及它所带来的物质性成果,丰富了人类早期的物质生活并以文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它之所以由信仰向迷信转化,是由于人类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由于人类对巫术虚幻性的一面有了自觉认识。在觉醒的时代,偏远农村那些以占卜、跳大神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行为就被宣布为迷信。同样对于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人来说,对科学的信仰成了价值生活的核心,但随着科学万能神话的破灭,对于已经觉醒的现代人来说,对科学的自发信仰无疑同时也是一种对科学的迷信。制造神话并不是古人的专利,今人不也在制造各种各样的神话吗?只是身在其中的人不自知而已。信仰与信以为真联系在一起,而一旦觉察到所信内容的虚幻性,信仰就向迷信转化。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已经意识到所信内容的虚幻性还像无知者一样盲信盲从,这样的信仰就转化为迷信。
迷信与正信相对。佛教的八正道中就有“正知”“正见”两道,正信的内容就包括正知、正见。一般人认为佛教的那些东西是迷信,是“搞迷信活动”。这种认识有误解,但“迷信”一词倒真的最早源于佛教,所谓迷信,就是正信的反面。对一本书你知道是如何做成的,纸张用什么原料,这本书里讲了什么内容,你都能够说出个所以然,这就叫正信或正智,相反,不明白它的内容,看到写着字的纸和书就去盲目崇拜,这就叫迷信。一棵生长了千万年的树,你能考据出它的年代,了解它曾经的社会作用,喜欢它敬慕它,这就是正信或智信。如果你看到它长得七扭八歪,上面绑着红布条,倒头就拜,说这树有神有灵能保佑全家平安,这就是迷信。任何人对社会没有观察、分析而盲目听从别人意见或随意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那么他的相关信念可能是迷信,而对人的迷信,导致中国历史上发生最荒诞的事情。由此可见,迷信不是戴在佛教徒头上的一顶帽子,它每时每刻都伴随在我们身边。
观察分析众说纷纭的气功现象、特异功能现象也有正信和迷信的问题。如果你懂得佛教的禅定知识,懂得“四禅八定”,懂得佛教的缘起理论,从而能够向别人讲述神通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正信。相反,如果你根本不通达佛教的教义教理,看到别人装神弄鬼,把它当作一种特异功能,当成佛教的什么五眼、六通,这就是迷信。佛教不弘扬神通,但并不完全否定神通,佛教教理认为,尤其在末法时代,神通对一部分众生的教化有作用。
在信仰和迷信的问题上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所谓“信才能入教门”的观点。其实不信照样可以入教门。初一、十五,不信的人群不也去庙里磕头、烧香吗?教门允许他们进。真实的情况往往不是确立了正信才入教门的,而是入了门才逐步信的。不断的大众薰修,不断地听闻讲法,不断地受老师的教导,才慢慢培养出正信。栽培信仰的大树和一般意义上的植树造林没有什么不同。
在迷信向正信的转化过程中,在信仰的栽培工作方面,中国人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中国民众的信仰中,常常熔儒、释、道、基督教等于一炉,各路神仙各司其职,都是偶像,甚至将孔子、关公、观音、耶稣供于一堂,求神而无定规,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态度。为读书做官就去拜孔子,为子嗣绵绵就去拜观音,要想发财就去求财神,有时连阎王小鬼都拜,目的终止于那实用的“有求”,而不一定在虔诚的信。这种实用主义只是因为威吓或许诺而信。
如果说中国也有宗教的话,那它多半表现出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多元性、多变性、包容性和不严肃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宗教的形式保持了以人为本的特色,体现了对神的信仰向对人自身信仰的一定程度的回归,但因此也使人们对现实中很严肃的大问题,往往关注得不够认真不够彻底,对于信仰的对象缺少彻底的研究和一贯的把握,而是任其含混不定,随意改变。对于信仰这种心理和行为本身,则更少有正面的、开诚布公的追问、反思和交代,而是将其当作心照不宣的约定,停留于自发的选择水平。这种大度和睿智的负面作用,恰恰是把合理的东西(以人为本的信仰)置于不合理的地位,而把不合理的东西(对信仰的不负责任)凸显于前台,把应该坦率地说明,并旗帜鲜明地加以发扬的东西(以人为本的信仰)掩盖于言行的背后,而把应该加以自我反省和矫正的东西(对信仰的不求甚解、不负责任)当成可以立身处世的方法。其结果是使人满足于眼前似是而非的所得,而往往失去更大更宝贵的培养正信的良机。[22]
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抛开单纯的宗教用意,而取其对信仰的一般描述,应该说它很好地刻画了由于对信仰、信念缺乏足够自我论证而必然导致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这样一种状况。究竟信什么,不信什么,人只有能够彻底说服自己时,其态度才是真实虔诚、坚定一贯的。仅用实用主义式的随机反应,则使人缺乏原则感、敬畏感和自觉的理性归属意识,精神上极易陷入混乱和浅薄。它至多能保证小范围的安宁,而不能产生追求真理和科学的强大动力,甚至可以导致精神上的保守和堕落。一旦遇到巨大深刻的思想冲突,这种心态就容易陷入严重的冲突,遭受重大的挫折。因此,在信仰问题上我们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