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双向性
2025年09月15日
(三)双向性
理解了主客体活动中的两个尺度就不难理解主客体活动的双向性。两个尺度的存在决定了人的活动的双重内容、双向结构和双重结果,这为价值的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不需要像方迪启那样纠缠于主客观派的观点,非经过一番苦战理不出头绪。
于是,通过两个尺度,顺理成章地可以理解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双向内容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是指:客体的尺度制约并改造主体,使主体越来越依赖于客体或越来越带有客体影响的烙印。简而言之,就是客体本身的尺度变成主体行为的尺度。这个方向指向全部科学、真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按自己的尺度和需要改变和影响客体,使客体越来越适合于主体,服务于主体,打上主体的烙印,简言之就是把主体的尺度运用于客体,主体尺度成为客体变化的准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客体主体化,让对象为自己的生存服务,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性内容。这个方向指向的是人行为的意义,指向人的权利和责任。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是客体本身的原因,而且加进主体本身的尺度,是主体作用后造成的,是以我为主。
当然这双向的两个过程在实践中并不是分开的而是同时进行的。人化和人对对象依赖的深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所以追求真理创造价值的过程也不会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