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情境论

第二章 情境论

在中外价值哲学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思维方式曾占据主导地位,一种是价值主观论,认为价值是某种精神的产物,只能发生和存在于人的兴趣、意念之中。为什么觉得好?因为喜欢。另一种是价值客观论,否定价值与人的联系,客观论又分为属性说和实体说。属性说强调价值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实体说则强调价值是某种独立的实体。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的争论和相互批判既让我们看到彼此理论上的问题和不足,又暴露其中存在的弱点,争论的结果是催生一种新的思维倾向,即“关系说”,在西方价值理论研究领域,典型的代表就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情境说”,代表了一种人本主义的思路。为了更好地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价值的本质,我们选用方迪启的《价值是什么——价值学导论》为文本进行精读,并与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活动的“关系说”作简要比较。方迪启是南美阿根廷人,年轻时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是哲学家怀德海的学生,在怀德海、科勒、培里等名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长及该校伦理学教授,并先后担任宾州、耶鲁、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著有《哲学思维的起点》和《自我的本质》,颇受学者好评。他的名著《价值是什么》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一本导论性的著作,书中回顾了主观论和客观论价值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并分别指出主观论和客观论的错误,提出用“情境”范畴来克服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对立,试图以“关系说”的思维方式超越主客观论。我们更关心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和寻找新答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