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神联络

(二)精神联络

本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承认他的敬畏生命的世界观是一种“伦理神秘主义”,[14]也就是说,它来自我们内心的体验,而不是对世界过程的完整认识。世界的精神本质就是神秘的,我们不能认识它,只能怀着敬畏之心爱它、相信它。一切生命都源自它,这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对他来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信念与世界建立精神联络。与世界建立精神联络,就是对信仰的一种简洁扼要的解释。任何人活在世界上,总要和世界建立某种关系。物质上的联系、认识上的联系和社会生活上的联系等等,但这还不是史怀泽所说的精神性联系。精神性联系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并非一定要皈依某种教派,一个人只要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定价值的目标,他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就活在信仰之中。当他这样躬身实践的时候,他和世界整体产生关联,相信它具有某种精神性质,并且尽其所能与这种本质性的东西保持联系。而且作为信仰生活支点的某个基本信念无须复杂,有时甚至可以是非常简单而真诚的。人活一世,有没有这样一个支点,内涵是大不一样的。当然信仰生活并不能使人逃脱肉体的死亡,但它本身具有超越死亡的品格。在史怀泽看来,真诚就是精神生活的基础,现代人已失去对真诚的信念,应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思想之路。敬畏生命的世界观并非现代人唯一可能的选择,但是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它们都能与神圣相逢。

同样的意思在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奥伊肯(1846—1926)的著作《生命的意义与价值》(1908)一书中得到体现。他对自己所建立的精神生活的哲学作了通俗扼要的分析。现代人物质生活充裕,何以感到失落?奥伊肯认为,这就说明在我们肉身之外有独立活动的东西,是它在寻求和评判着生活的意义。每个人身上存在的独立的精神生命并非真的独立,而是与宇宙精神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后者的体现。他的这个观点即使犯了逻辑跳跃的错误,毕竟传达了某种可贵的信念。对于一个推崇精神生活价值的人来说,这种信念表达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我们不甘心承认我们只是茫茫宇宙中偶然又偶然的产物,一切精神价值只是镜花水月,那么精神追求就不能是虚幻徒劳的。奥伊肯高度赞扬广义宗教对人类的教化作用。他认为正是宗教向我们启示了一个独立的内心世界,坚持动机纯洁性本身的价值,给生活注入一种高尚的严肃性,给了心灵一种真正的精神历史。事实上,人类一切精神生活领域包括道德、艺术、科学,只要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精神性活动,就都是以承认作为整体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为前提的。我们当然永远不可能证明宇宙的精神性质,但我们需要相信它,相信世界上有神圣存在,是这种信念使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如果产生了人性进步的结果,信念的作用实现了,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没有一个精神性的存在也许倒是不那么重要的了。

内在的精神生活,与世界的精神性联系,既非自然进化的结果也非遗传所得,也许隐而不见,所以需要时时唤醒。在一个信仰失落和心灵不安的时代,奥伊肯没有向世人推销一种救世良策,而是鼓励人们自救。自救才能真正救世救人。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人都必须独立面对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其精神存在。

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仍可能是善良的人,但是如果不相信任何精神性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那这个人就与禽兽无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