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岁月新

历史岁月新

无愧历史是农业科研人员的朴实作风。

平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赋予了农业科研人员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特殊自然禀赋。平凉是历史上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经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厚的农耕文化。1938年甘肃省农业改进所诞生,1939年于平凉设立“陇东区农事试验场”,肇启了平凉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总体上看,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尽管现实条件局限,但农业技术人员仍然时断时续地探索,付出了一定的心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科研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科技人员与人民群众相联合,开展了地方品种排队和分类鉴定工作,推广6寸新式犁、冬小麦冬灌、锄草、选种留种技术,调查研究土壤耕作技术。1955年,开始冬小麦品种选育(杂交与系统选育)及耕作制度改革研究,相继开展了农作物病虫草害普查、抗旱保苗技术和良种与良法配套技术推广。1957年10月,陇东试验分场迁往西峰市温泉乡八里庙,更名为平凉农业试验站,隶属平凉专区管理。1958年平凉专区科学院农业科学研究所归于平凉专区科学院。1962年1月,撤销平凉专区科学院,撤回迁至西峰市温泉乡八里庙的部分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设备,成立专区科学研究所。之后,农业科研机构几经撤并废立,在机构和场地频繁变动中,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进入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科研任务和新的管理体制,始终贯彻落实不同时期党的农业科研路线方针政策,全身心投入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至2019年已走过80年风雨历程。8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最初只有百余亩试验田和11名科技人员,发展为学科涵盖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旱作农业、果树、蔬菜、草畜、植物保护及为农业科研提供分析测试手段的实验中心和两个试验站,集成农业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