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椒5号选育

三、平椒5号选育

1998年1月—2005年10月实施由平凉地区市农科所自列的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由李广学、周锁奎、何志兰、何志成、白梅、杨华、张晓霞、俞锦辉、刘海宏、张亚星参加实施,育成辣椒新品种平椒5号。2005年10月18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定名平椒5号。2008年,丰产大果辣椒杂交种平椒5号选育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平椒5号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认定登记。

平椒5号是以从东北引进的牛角辣椒地方品种中的变异单株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0136为母本,以从台湾引进的甜椒杂交种中经多代分离选育而成的甜椒自交系0016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2000年自交系选育过程(高代)中试配组合,2001年配合力测定,同时复制组合,2002—2003年进行品比试验,2003—2004年进行多点试验,同时在平凉、庆阳、天水、张掖市进行生产示范,2004—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

品比试验结果2002—2003年,平椒5号在泾滩试验场进行品比试验,2年平均青椒亩产量4601.5千克,分别比大牛角和湘研12号增产43.62%、73.80%。

多点试验结果。2003—2004年,在泾川县泾明乡、灵台县中台镇、崆峒区花所乡、庄浪县万泉乡、静宁县城川乡按统一方案进行多点试验,小区面积20米2。两年10点(次)平均青椒产量4339.2千克/亩,增产41.47%。

露地栽培正交试验,苗龄、密度、化肥用量作用顺序为苗龄—密度—化肥用量。苗龄以90天为优,栽植密度以4000株/亩(50厘米×33厘米)为优,化肥用量以亩施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追肥)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水平为优,采用优化水平组合亩产量可望达到4500千克以上;春大棚试验中平椒5号较大牛角青熟期早10天,红熟期早14天,终收期早8天。田间观察,平椒5号和大牛角中后期约20%植株个别叶面有极轻微炭疽病斑,无其他病症发生。平椒5号青椒亩产4710.4千克,较大牛角增产41.64%。2005年大面积生产试验,其始花期较大牛角早6~7天,青熟期(始收期)早10~12天,红熟期早18~19天,青椒平均亩产量4208.8千克,较大牛角增产34.21%。

生产示范结果2002—2004年,在平凉市3县(区)累计示范3.67公顷,青椒平均产量63.94吨/公顷,增产34.57%。庆阳市累计示范4.47公顷,青椒平均产量63.76吨/公顷,增产34.96%;天水市累计示范4公顷,青椒平均产量64.52吨/公顷,增产33.5%;张掖市累计示范4.67公顷,青椒平均产量61.37吨/公顷,增产59.75%。

抗病性鉴定试验结果2002—2004年,先后对品比试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平椒5号抗疫病、病毒病(R),中抗炭疽病(MR)指数较大牛角降低了76.62%和26.75%。2006年8月,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根据园艺作物抗病性鉴定标准,在崆峒区四十里村镇吴岳村辣椒生产大田对平椒5号进行自然发病抗疫病、病毒病鉴定,结果为较当地常规种植的感病品种大牛角抗疫病性好,对病毒病的抗性与大牛角相当,抗性水平表现为抗病,可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青椒品质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平椒5号鲜青椒含干物质92.4克/千克,维生素C 927.7毫克/千克,可溶性总糖45.3克/千克。

品种特征特性 平椒5号株高71.1厘米,株幅75.6厘米,茎粗1.64厘米,生长势强。叶浅绿色,披针形,始花节位10~11节。青果黄绿色,粗钝牛角形,果顶钝尖,果基略下凹,果面光滑;果长13.3厘米,果径5.3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单果质量92克;果肉极脆嫩,辣味适中,果实转红较快,色泽鲜艳,风味纯正,维生素C含量927.7毫克/千克(FW),鲜食青红果皆佳。抗疫病、炭疽病、病毒病;中早熟,适应性强,适于露地及春大棚栽培,一般产量42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平椒5号适于西北地区及四川、河南部分地区春大棚及露地栽培。陇东地区露地栽培于2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定植,苗龄90天左右为宜,栽植密度: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定植4000株/亩左右;定植前基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亩,磷二铵30千克;饼肥150千克,钾肥10千克,集中施于垄中。追肥在门椒采收后开始进行,分4次(间隔半月)每亩随水追施尿素30千克,盛果期适当重施。进入秋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不可积水。整个生长期注意防治蚜虫。春大棚栽培:陇东地区于12月上旬育苗,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50厘米×33厘米,单苗栽植,定植4000株/亩左右,定植前基施农家肥5000千克/亩,饼肥15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门椒采收后开始追肥,分4次(间隔半月)每亩随水追施尿素30千克,盛果期适当重施;定植前半月扣棚烤地,提高地温。定植须在晴天进行,定植时灌足定根水,缓苗后适当控制土壤湿度,以利提高地温促使扎根;定植初期及阴雪天气应注意保温防寒,整个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