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资源调查及发展初步规划

二、中药材资源调查及发展初步规划

2008年8月—2009年10月,经过杨福红、曹亚凤、鲍国军等4人一年多的深入调查,掌握的平凉地区药用植物主要有蒲公英、款冬花、车前草、瞿麦、大黄、独活、羌活、川芎、防风、党参、当归、丹参、蕤核、柴胡、茵陈、大蓟、小蓟、藜芦、白芷、膜荚黄芪、甘草、板蓝根、柏树、松树、大麻、芍药、半夏、秦艽、木香、玉竹、葫芦巴、桑叶、菊花、百合、桔梗、月季、银杏、枣、鸢尾、杏仁、桃、红花、薄荷、核桃、艾、紫苏、杜仲、玉兰、景天三七、韭菜子、仙人掌、金边龙舌兰、苦苣菜、紫叶小檗、何首乌、绿豆、赤小豆(红小豆)、益母草、芦苇、贴梗海棠、大豆、向日葵、连翘、茜草、马齿苋、花椒、枸杞、西瓜、臭椿根皮、玉米须、合欢树、槐树(槐花)、芫荽、荞麦、黄花、薯蓣(山药)、瑞香狼毒(断肠草)、曼陀罗、竹、黄花蒿、牛蒡、蜀葵、茼蒿、木槿、败酱草、黄芩、淫羊藿、金银花、荆芥、大蒜、小蒜、地椒、打破碗花花、牡丹、虞美人(野罂粟)、莱菔子、吊钟柳、山丹丹、玫瑰、葱、芦荟、冬青、丁香、牵牛花、蓖麻、荭草、栝楼、草麻黄、续随子、山楂和白花菜等共113种野生或人工引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以关山、太统山、崆峒山为主线的分布区,崆峒山和华亭县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静宁的南部、庄浪县的东南部和灵台县资源相对较多,其他地方相对匮乏。该调查项目获2011年平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曹亚凤、杨福红在平凉药材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凉市中药材发展初步规划》[1],将平凉地区分为4个中药材优势种植产业区:静宁—庄浪优势产业区。静宁、庄浪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405~2857米,年降雨量为450.8~547.8毫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可大力发展板蓝根、当归、柴胡、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桃、杏等药材。华亭优势产业区。华亭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温带湿润性气候,平均海拔1300米,降雨量644.7毫米,适合规模种植大黄、独活、羌活、川芎、木香、白芷、核桃等药材。崆峒—泾川优势产业区。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境内海拔930~2100米,年降水量555~720毫米,适合大面积种植百合、山药、党参、瞿麦、银杏、杜仲、何首乌、车前子、牛蒡子、菊芋、连翘、丁香、柴胡等药材。灵台—崇信县优势产业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在1085~1728米,降雨量450~600毫米。适合大面积种植款冬花、甘草、板蓝根、生地、白芍、黄芩、黄芪等药材。明确提出了中药材种植目标、建立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圃、育种繁苗基地、中药材集散市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