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1949—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288.71万亩减少至2009年197.14万亩,减幅37.52%,年均递减率0.63%。大体经历了6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2年)为波动式缓慢递增阶段,1952年小麦播种面积最大,达到了333.82万亩,占平凉全区粮田面积的66.8%;第二阶段(1953—1957年)为稳定生产期;第三阶段(1958—1966年)波浪式发展期;第四阶段(1967—1977年)波动式缓慢下降期;第五阶段(1978—1985年)直线上升期;第六阶段(1986—1996年)稳步发展期;第七阶段(1997—2010年)急速下降期,2003年降至194.19万亩,仅占粮田面积38.8%。2010年之后,随种植结构的改变,其下降趋势改变,但降幅有所收窄,大体稳定在180万亩左右。2019年播种面积149.83万亩。
产量水平。1949—2010年,经历了5个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调整恢复阶段,小麦总产量由1949年的9.61万吨增至1957年的11.35万吨;第二阶段(1958—1970年)波动徘徊期阶段,小麦总产量由1958年的11.85万吨稳定在1970年的10.23万吨;第三阶段(1971—1985年)稳步增长期阶段,小麦总产量由1971年的17.45万吨增至1985年的21.5万吨;第四阶段(1986—2005年)快速增长期阶段,小麦总产量由1986年的26.98万吨增至2005年的33.81万吨;第五阶段(2005—2010年)稳定缓慢增长期阶段,小麦总产量由2005年的33.81万吨增至2010年的35.88万吨。2019年总产31.97万吨。
1949—2010年,冬小麦单产呈波浪式急速上升,从1949年的38.5千克/亩提高至2010年的239.74千克/亩。1953年最低37.0千克/亩,2009年最高为280.5千克/亩。2019年为213.38千克/亩。在播种面积递减情形之下,小麦总产量不断增长,缘于单产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