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配套技术推广
平杂8号配套实用技术 以豆类、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茬口为好,避免重茬。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适时耙耱、灭茬,蓄水保墒,冬季镇压,春季耙耱,减少蒸发,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选用包衣、包装种子,采用行距60厘米条播方式精量播种,播深3~4厘米、覆土并拍实播种行或镇压。畜粪肥、磷肥春耕时一次施入,氮肥一半基施,一半结合中耕培土施用。川水地亩留苗6500~7000株,旱塬地、山台地亩留苗6000株左右为宜。茎叶是养殖大畜的优质饲草,收获后可直接刈割饲喂,也可青贮利用。
集成轻简高粱生产本土化新技术 经过多年的品种筛选和栽培试验,集成提出适宜本地区高粱生产的高效轻简栽培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精量播种技术:采用滚筒勺式精量点播器,亩播种量0.75~1千克,减少播量,免定苗,降低成本。化学除草技术:采用38%莠去津,亩用量120~150毫升,在高粱苗4~5叶时除草,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机械化收割技术:采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在完熟期收割,达到和玉米同等种植收获效果。
高寒区早熟矮秆密植酿造高粱机械化地膜栽培技术 静宁凤林农场高粱生产基地地处六盘山区,属于高海拔冷凉阴湿山区,经过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改进,筛选出矮秆宜机收、宜密植、早熟高粱吉杂140高粱品种,解决了高粱在冷凉阴湿山区难以成熟问题;改进全膜双垄沟播种植为宽膜平覆种植,解决了高粱顶土能力弱、出苗难问题;结合当地高海拔冷湿地区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采用旋耕、施肥、喷药锄草、覆膜,联合点播器精量播种为一体的机械化播种技术,解决了高粱除草难、播种量大、定苗难问题;生育期膜间化学除草和成熟期机械收获技术,解决了用工量大问题。目前高寒区早熟矮秆密植酿造品种酿造高粱机械化地膜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形成了“科研+企业+基地”的高寒区酿造高粱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2020年示范吉杂140、吉杂160达到1200亩,平均亩产477千克,每亩节本增效195元。示范带动近4000亩。
高粱大面积生产轻简集成实用技术 “十二五”期间,采用氮,磷,钾配施,全膜双垄沟播和秸秆还田+增施氮肥等高效施肥与地力培育技术+新优品种及其配套栽培集成技术,累计示范1074亩,5年平均亩产675.40千克,较其他生产田平均亩产502.42千克,增产34.42%,亩净增高粱籽粒172.98千克,增收367.58元。累计增产高粱籽粒185.78吨,增收39.48万元。
高粱覆膜栽培免放苗技术 地膜覆盖双垄播种、沟行播种兼压膜、种子上覆土2厘米踩实再覆膜、播种行膜上覆土3厘米拍实压膜、芽鞘顶破覆膜自然出苗,达到高粱覆膜栽培免放苗目的。克服了高粱地膜覆盖栽培放苗费工费时,苗孔不易封实、跑墒、跑肥易形成较厚干土层,造成土壤有效水分、养分损耗加大,膜下杂草大量生长,不易拔除,覆膜栽培技术应用负面作用的影响。
实施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 与高粱产业密切相关的是酒类企业。试验站长期与庄浪紫荆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静宁凤林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需求对接,签订收购合同,把五个示范县的核心示范区联系的高粱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已建成的高粱生产基地,纳入企业收购范围,形成“企业+科研+基地”订单种植模式。近年来,在泾川县王村镇和高平镇、崆峒区索罗乡、静宁县曹务镇、庄浪县柳梁镇建立了5处200~500亩合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基地周边种植高粱18000多亩,收购价格高于市场15%,减少流通环节,让利于民,实现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良性发展模式。

图4-31 高寒区早熟矮秆密植酿造高粱机械化地膜栽培技术

图4-32 高粱育种材料

图4-33 高粱育种材料成熟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