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农业综合技术开发研究

一、平凉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农业综合技术开发研究

1990—1994年,在平凉市康庄、上阳、峡门、麻川、大寨乡实施由甘肃省科委下达,邱中华、盖生龙等完成平凉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农业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项目在平凉南部贫困山区适用技术开发研究(参见本章第一节)基础上,试验示范少数民族山区急需的先进农、林、牧适用技术,并运用系统思想及灰色预测、耗散结构理论等方法,进行山区发展战略研究:①山区经济发展战略与生态农业模式研究;②种植业子系统开发,建立10000亩粮食丰产示范田,10000亩油料丰产示范田,5000亩豆类丰产示范田;③果业子系统开发,以梨、桃、枣为主,同时发展苹果、杏等;④养殖业子系统开发,使养殖业由分散粗放经营的农本型向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商品型转变,以牛、羊、鸡为重点,普及放牧加补饲的养殖模式,抓好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良种化程度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水平;⑤草业及其他子系统开发等17项试验研究。

项目期间,5个乡建立示范村6个,各类科技示范户1326个,占示范村总农户的14%,示范户平均收入高于本村平均收入的18.7%,累计增加总产值673.49万元;康庄村和桂花营村经济增长比本乡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6.2%和14.6%。扶持贫困户576户,实现脱贫454户。示范乡67%的劳动力每年接受一种以上技术培训,重点适用技术覆盖率87%。

1994年5月30日由甘肃省科委组织验收鉴定,成果达到甘肃省内同类项目研究的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