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
(一)片红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引进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2015年—2017年,实施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下达,李续荣、梁建勇、张彪、曹亚凤、朱斌、朱晓惠、王勇、程小林、马琼参与完成的片红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引进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项目成果:①引进了4个短枝富士苹果新品种,通过高接换头嫁接,综合性状表现观测,筛选出了适宜平凉地区栽培的烟富6号和惠民富士两个品种,第三年亩产量达500千克,优质果率达85%以上;②通过M26矮化中间砧和M9-T337矮化自根砧苹果矮化苗培育实践,总结并推广了短枝富士育苗、高接换优和矮化密植栽培等新技术;③研究推广了短枝富士苹果旱地栽培全园覆盖黑色地膜的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提出了氮磷钾复合肥与商品有机肥1∶4适宜配比施肥方案;④获得了“一种用于果园覆盖地膜的装置”“一种矮化密植苹果园地面保护装置”“一种用于果树高接换头的固定装置”和“一种用于苹果树的诱虫装置”4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6篇;⑤建立短枝富士苹果新品种示范基地5个,示范面积12万亩,辐射推广23万亩。培训果农、乡村技术人员33790人次;⑥示范推广劣质果园高接换优6万亩,示范园平均亩增产量为430千克。三年新增苹果总产量20640吨,新增总产值12384万元,新增纯收益11900.73万元,亩新增纯收益2064元,科研投资收益率143.1元/元,推广投资收益率19.8元/元,生产投资收益率14.4元/元。
2017年11月29日,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验收。翌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图6-1 烟富6号苹果品种
(二)旱作苹果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4年—2017年,实施由甘肃省农牧厅下达,王合业、朱斌、曹亚凤、张彪、朱晓惠、王勇、梁建勇、程小林、马琼、李续荣参与完成的平凉市旱作苹果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项目成果:①引进烟富6号、宫崎富士、惠民短枝、礼泉短富等品种优质种苗400万株,建成片红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示范及栽培技术集成与试验基地6万亩,辐射带动发展片红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23万亩。通过综合性状表现对比,筛选出了适宜平凉地区栽培的烟富6号和惠民富士两个品种,高接换优第三年亩产量500千克,优质果率达85%以上;②总结并推广了短枝富士高接换优和矮砧密植栽培新技术。研究推广了短枝富士苹果旱地栽培全园覆盖黑色地膜的旱作集成及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出了氮磷钾复合肥与商品有机肥1∶4适宜配比施肥方案;③获得了“一种用于果园覆盖地膜的装置”“一种矮化密植苹果园地面保护装置”“一种用于果树高接换头的固定装置”和“一种用于苹果树的诱虫装置”4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6篇;项目期在平凉市“三县一区”(静宁、庄浪、崇信、崆峒区)建成旱作苹果栽培技术集成与试验基地4万亩,其中试验基地0.5万亩、示范基地3.5万亩,示范基地比对照果园亩增产570千克;④项目期间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果农3.18万人次、乡村干部35人、果农技术员2655人,共计示范推广片红短枝富士苹果新品种12万亩,其中高接换优第三年结果园6万亩,新建片红短枝型富士苹果试验示范园6万亩。
经济效益:四年累计示范推广劣质果园高接换优6万亩、新建片红短枝型富士苹果园29万亩。劣质果园高接换优示范园亩产量430千克,四年新增苹果总产量20640吨,新增总产值12384万元,新增纯收益11900.73万元,亩新增纯收益2064元,科技投资收益率25.2元/元,科研投资收益率214.7元/元,推广投资收益率19.9元/元,生产投资收益率14.4元/元。
2017年11月30日,甘肃省农牧厅组织专家验收通过。2020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三)苹果矮化密植早结果与早丰产技术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由平凉市科学技术局下达,张彪、曹亚凤、梁建勇、王勇、赵智慧、朱斌、程小林、马琼、李续荣参与完成的苹果矮化密植早结果、早丰产技术研究。

图6-2 崆峒试验站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果实成熟期采摘

图6-3 崆峒试验站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航拍图

图6-4 崆峒试验站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花期田间照

图6-5 崆峒试验站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一角

图6-6 平凉市农科院在静宁县牛站沟流域矮砧密植集约高效示范基地

图6-7 平凉市农科院在庄浪县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基地
项目内容:①苹果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间砧引进利用研究:引进苹果矮化自根砧M9-T337和矮化中间砧M26,分别和烟富6号、青森短枝富士、惠民短枝、红王子、烟富6号、元富红等苹果品种进行嫁接苹果种苗,通过在不同立地条件栽培试验,M9-T337和以上这些品种嫁接形成的矮化自根砧苹果种苗在川水地和山台地生长结果都正常,以M26为中间砧,将短枝品种青森短枝富士、惠民短枝、成纪1号嫁接于其上,形成“双矮”栽培模式,只适合于肥水条件较好的水川地栽培,不适宜山地栽培;②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引进筛选:引进青森短枝富士、惠民短枝、烟富6号、元富红4个富士苹果品种,筛选出惠民短枝和烟富6号2个苹果品种,建成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示范及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集成与试验基地1.2万亩,试验地定植后第二年开始挂果。辐射带动发展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及苹果矮化密植栽培10.5万亩,示范园第四年平均亩产3530千克,优质果达到87%,实现了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早结果、早丰产;③总结出了矮化密植苹果建园技术。
项目成果:①引进示范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4个,带动发展短枝型富士苹果及苹果矮化密植栽培10.5万亩,试验示范园第四年平均亩产3530千克,优质果达到87%,带动发展的果园第四年平均亩产2750千克,优质果达到83%;②经过试验研究,矮化自根砧M9-T337苹果种苗在平凉市的川水地和山台地都能正常生长结果。M26中间砧短枝富士双矮苹果苗仅适宜在川水地栽培,不适宜在山台地栽培;③试验总结出了矮化密植苹果栽培建园、整形修剪、肥水一体化、无害化施肥、病虫无害化控制等栽培技术;④获得新型实用专利3项,发表论文4篇;⑤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550人次,乡村干部15人,农民技术员20人。
经济效益:四年累计示范推广1.2万亩,辐射带动发展短枝型富士苹果新品种及苹果矮化密植栽培10.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栽培苹果定植后第四年亩产量2750千克,优质果达到83%。新增苹果总产量13200吨,新增总产值6600万元,扣除新增生产费用、科研投资复利成本和推广费用862.19万元,新增纯收益5737.81万元,亩新增纯收益11000元,科研投资收益率103.4元/元,推广投资收益率4.8元/元,生产投资收益率3.8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