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良种羊
平凉地区内多为绵羊,山羊次之。绵羊均属蒙古系羊种,有少量滩羊、奶山羊。绵羊体格、肉质良好,但产毛少,繁殖力低。1957年后,先后引进新疆细毛羊、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北绒山羊、辽宁盖县绒山羊、山东青山羊、瑞士莎能奶山羊、陕西奶山羊、小尾寒羊、波布尔山羊、杜泊羊、陶赛特等品种。现存品种主要有蒙古羊、小尾寒羊、杜泊羊、陶赛特等。
(一)品种引进与改良
1987—1989年平凉南部贫困山区适用技术开发研究项目组畜牧小组调入细毛羊841只、半细毛羊105只、辽宁白绒山羊[3]51只,改良当地绵羊和山羊3547只,羊毛增产21282万千克。据测产,改良后的周岁细毛羊年产毛3.5千克、半细毛羊年产毛2.71千克,分别为周龄本地绵羊产毛量的4.3倍和3.39倍。辽宁白绒山羊于1988年6月引入康庄、麻武乡,1989年5月一次梳绒,每只成年母羊产绒152克、公羊217克,是同龄本地山羊的2.08倍和2.97倍。同时,研究制定了综合配套的科学管理技术和山羊梳绒技术。
(二)小尾寒羊[4]
20世纪60年代之后,平凉少量引进小尾寒羊,20世纪80年代初崇信县开始引种繁殖,后期大量引进推广。1994—1996年,实施崇信县西部贫困山区小尾寒羊综合科技开发扶贫研究,项目由省扶贫办下达,平凉地区农科所、崇信县农牧局、黄寨乡政府共同实施,祁双桂、张明峰、关义明、朱宗武、李海军、关鑫[5]参与完成。项目对小尾寒羊在陇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研究有所突破,填补了甘肃省内空白。1997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2000年,在崇信县黄寨乡实施由甘肃省扶贫办下达,祁双桂、王纯喜、位丽娜、李广新、关义明、盖生龙、关鑫、张明峰完成的平凉地区小尾寒羊产业化综合科技开发研究项目。通过小尾寒羊生态适应性、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预测、主要经济性状等科学技术研究,从良种繁育、科学管理、暖棚养羊、EM技术应用、疫病防治、技术组装配套等方面进行示范推广,累计三年推广良种羊2112只,建立示范户208户,开展技术培训8期、4830人次,咨询、现场培训3150人次,培养技术员21人。实际完成增加产值101.4万元,增加总收入73.4万元,人均增收4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