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四、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通过机械将秸秆深耕还田,耕层在50厘米左右,将秸秆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对改善土壤质量和玉米增产有显著作用。

玉米已成为平凉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受旱作缺水和地块限制,甘肃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整体很低,劳动强度大,尤其是膜上机播、追肥、收获、秸秆利用等关键环节机械配套严重不足,制约着玉米产业发展。

图4-24 玉米秸秆还田

该项目筛选出了先玉335、迪卡519、MC703、九圣禾2468、KWS9384、陕单650等适宜陇东旱作区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籽粒收获时含水量小于25%;种植密度从4000株/亩提升至5000株/亩,亩产提高15%;采用了覆膜播种施肥一体机进行机械播种;利用机械捡拾残膜和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技术,减少了残膜污染;利用高效缓释肥氮肥,减少了玉米生育期用肥量和施肥次数;利用植保无人机和生物防控技术,一喷多防控制玉米大斑病、镰孢菌病害和玉米螟等病虫害,有效节约农药30%以上,节水90%以上;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收获成本仅为人工的1/4。形成了“机收品种+覆膜施肥播种机械一体化+高效栽培+机械粒收”融合一体的旱作玉米竞争力提升集成模式,聚集了科技创新要素和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基地+技术推广+合作社+企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的作用,强化示范展示和技术引领,为增强西北旱作玉米竞争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助推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图4-25 降解地膜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