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胡麻研究

第一节 胡麻研究

胡麻,是平凉传统的油料作物。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述:“一名巨胜,种子胡来,故称胡麻。”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记述,胡麻于西汉张骞通西域沟通中西交通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明《平凉府志》记载“胡麻,二月种,七月收,作油良”“籽作油皮沤麻”。1949年胡麻种植面积在静宁、庄浪县达5万亩以上,平凉、华亭1万~3万亩,其余各县不足1万亩。到1985年,平凉地区胡麻种植面积达35.69万亩,占全省的14.27%,居地州第2位。20世纪50年代初期,胡麻品种有红白两种,农户传统种植混籽胡麻。1955年从黑龙江省引进苏联油纤两用胡麻,在平凉专区种植。1985年以前,主要选用天亚2号、定亚4号、14号、雁杂10号、宁亚5号、5号等。1985—994年,主要选用天亚2号、4号等。1995—1998年,主要选用天亚5号、6号、宁亚5号、7号、10号、11号、12号,陇亚7号、8号等。2000年以来,主栽胡麻主要以陇亚10号、11号、13号、14号等“陇亚系列”为主。

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年开始启动,胡麻平凉综合试验站于2009年以平凉市农科所为依托单位开始设立,全国共建立了10个胡麻综合试验站,从育种、栽培、病虫草害防治,以及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形成了一个科研、生产、市场相结合的完整链条。2017年根据农业部安排,将芝麻、向日葵、胡麻体系合并为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河南省农科院张海洋研究员为首席,建立了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