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二、露地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一)白瓜籽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988—1991年,由甘肃省农科院下达,邱仲华、周锁奎、李广学、李掌、李续荣、杜爱勤、何志兰等参与等完成。项目采用长远与当前相结合,实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引种、筛选、试验、示范,为本区提供了一套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建立了1018亩的丰产示范田和30亩良种繁育田,间作亩产由不到10千克提高到30千克以上,单作亩产由30千克左右提高到了75千克以上;另一方面通过白瓜籽氮、磷、钾肥施用量数字模式及优化农艺方案探讨,为大面积综合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查清了俗称“蹦蹦虫”的害虫为甘肃省内新的检疫对象南亚寡鬃实蝇(Daus Zcn克cdacus Tau(Walken)),并掌握了其在陇东的生活史、分布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二)菜花越夏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菜花越夏栽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需求,平凉地区农科所1989年1月—1999年12月对自列项目进行了菜花越夏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人员为:李掌、李续荣、高广明、刘文祥、孙文博、王宗胜。1999年12月,该项目通过平凉地区行署科技处组织鉴定验收。2000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七年的试验,选择出适宜平凉夏季栽培的最佳品种日本雪山,创造性的利用高架作物的遮阴降温作用,通过密度、播期的研究,试验出适宜菜花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进行套种栽培,很好地解决了平凉进行菜花越夏栽培的问题,而且比国内其他地区采用遮阳网的设施栽培方式降低了成本,延长了高架作物的采收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总产量和土地利用率,完善了平凉地区的菜花栽培制度。经多年试验示范,品种采用了日本雪山,栽培方式以套种为最好,纯种次之,采用祁连白雪,栽培方式以纯种为好,用最佳组合日本雪山套种最低亩产量可达2181千克,亩产值可达2617.4元,较原来最好栽培的产值,增值670.5元/亩,商品率达87.3%,最高亩产达2583千克,产值达3116.7元,商品率89.9%,现已累计推广5400亩,取得251.6万元的经济效益。项目达到甘肃省内先进水平。

(三)菜豆新品种引进及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平凉地区农科所自列项目。项目实施人员:李续荣、高广明、刘文祥、李掌、岳德成、曹亚凤、郭虹。项目期限:1998年1月—2014年12月,2001年获平凉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为了解决平凉菜豆品种稀少,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单一,栽种面积逐年渐少的问题,于1997年进行了预备试验,1998年开展工作,经过4年实施,先后从天津、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共引进菜豆新品种15个。经过整理试种和观察,从中选出适宜平凉地区种植的天马架豆王、碧丰、双青12号等三个品种,在春播条件下,分别比平凉绿豆角增产31.25%,18.75%和15.6%,平均增产20.83%,尤其是架豆王、双青12号两个品种春播、秋播皆宜。安排品种、密度不同播种季节栽培技术试验,掌握了架豆王等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引进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是菜豆适宜的栽培密度,秋豆角的试种品种,对发展菜豆生产有指导意义。结合课题实施,组织供应架豆王等菜豆新品种种子2500多千克,为农户服务,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三年累计推广种植1750亩,亩增产鲜豆角333.3千克。

经济效益:按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朱希刚编写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计算,引进筛选出的架豆王、碧丰、双青12号3个品种春播平均亩产为1933.3千克,对照平凉绿豆角的平均亩产量为1600千克,较对照增产333.3千克,增产20.83%。按基本计算方法,减去种子差价,亩纯收益656.6元,按70%保值系数计算,生产中已推广1750亩新品种豆角,生产者已获得79.92万元的经济效益。按近两年的推广速度,可能推广到年种植7000亩左右,还可能获得664.88万元的巨大收益。按引进品种使用6年计算,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24.1347万元,每年的经济效益以40%作为科研成果的贡献计算,与总科研费用复利终值相比科研投资平均收益率为9.47元/元。

(四)山地无污染洋葱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项目作为平凉市南部贫困山区适用技术开发研究课题的子项目,1987年由省科委下达,1990年结项。由李广学、周锁奎、毛宏昌参与完成。199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围绕洋葱在平凉市南部高海拔阴湿山区生态条件下,从生产到商品全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各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品种、密度三因素主效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作用的主次顺序为栽培方式→品种→密度;夏播育苗,春地膜栽植方式显著优于其他方式,平均亩产4690.4千克。

在育苗技术,最佳苗龄,壮苗指标,秧苗越冬方式,商品洋葱栽培方式,品种,密度,栽培深度,化肥用量(及方法)配合的综合丰产技术,贮藏期,贮藏特性及简易贮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总结出了一套在平凉市南部高海拔阴湿山区发展洋葱生产的适用技术。

(五)泾河川农业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示范

2007—2009年,甘肃省星火计划,业务科王宏凯、李续荣、王甲玺、马琼、姚振红、李喜娥、王纯喜实施完成。项目总结出:①泾河川区12种粮油菜作物间套复种和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其中,粮油菜作物间套复种模式比单作增收800~3800元;温室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比一年一大茬生产收益增加1倍,纯收入达到2.4万元;5种塑料大棚高效栽培模式亩产值达到10252元,比当地传统模式增收56.2%~86.7%。制定出6个粮油菜作物间套复种生产技术规范。②提出的3种主要粮油菜作物3年轮作新制度,使一年一熟变为一年多熟,大幅度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为稳定粮油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从栽培制度上提供了保障。③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设施蔬菜、鲜食玉米、复种胡萝卜、早熟马铃薯等49个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比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增产15%~40%。④研究提出了蔬菜配方施肥推荐用量。设施蔬菜主要作物化肥年投入平均降低29.3%,亩节约生产成本176元。采用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使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5%,防治效果达到84.6%以上。

该项目于201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