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生物捕捉法研究

五、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生物捕捉法研究

由农牧渔业部锈病协作攻关组下达,于1982—1984年与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共同完成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生物捕捉法研究项目。完成人员有栾敖武(第一主持人)、常雨龙(第二主持人)、李高宝、巨粉娥、王立雄、李冬生、杨金云、王玎玥等。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在麦条锈越夏期间,采用隔离条件下培育的麦苗来代替以往使用的玻片法捕捉条锈菌夏孢子,并保湿隔离培育。在病菌越夏期间,于六盘山、华家岭和长武等地共进行33期生物捕捉。

主要研究结果:①在33期生物捕捉中,仅有3期捕捉率为零,每48小时的平均捕捉率为1.12%,远高于大田捕捉结果。生物捕捉法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的玻片捕捉法真假孢子不分,死活孢子不明的弊病,可以准确地获得有效条锈菌源,进而为鉴定生理小种类型提供可靠依据。②明确了1984年陇东越夏菌源量大,其优势小种为条中22、其余类型有条中23、条中25、条中27和水11感染型。③首次用试验手段证明,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可以穿越海拔2900米山脉,并进行有效传播。④本法可作为越夏菌源指标定量化,流行规律和病情预测预报研究的一种简便、准确的实用技术

该项目1985年获甘肃省农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986年获甘肃省1984—198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