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害研究

一、草害研究

(一)平凉地区农田杂草调查研究

1996—1999年,实施由甘肃省科委下达,平凉地区农科所与平凉农校协作,王一中、耿跃荣、周淑玉、扶尚文、盖生龙、许文霓参与完成的平凉地区农田杂草调查研究项目,研究了农田杂草分布规律、杂草与主要作物产量相关性、耕作栽培措施与杂草消长规律等内容,查明全区农田杂草共有42个科,165个属,218个种,编写了《平凉地区农田杂草图鉴》,制作标本196个;提出平凉地区农田杂草的草茎比在10%以上为危害和防治指标;通过对不同地形、不同作物、杂草的物候期观察、不同耕作栽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有效防治方法。

(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研究

2008—2013年,实施由平凉市农科所自列,岳德成、史广亮、姜延军、韩菊红、杨金云、赵智慧、柳建伟参与完成的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关键防除技术研究项目。研究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96种、隶属34科,优势种7种,主要杂草群落类型6种,阴湿农业区、东部旱作区和西部旱作区各2种。杂草在田内呈“条带状”分布,垄沟底部为杂草主要分布区;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膜面完好性影响及集水保墒效果影响最重的时期是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可引起土壤水分下降6~27.5克/千克,玉米减产20.76%。试验筛选出6种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种类及相应的最佳施用剂量,筛选出2种混用配方;研究提出了空间胁迫、覆盖功能地膜、局部减量施用除草剂等关键控草技术,减少除草剂施用量3/4~1/2。总结提出了涵盖农业栽培、生态调控、化学防除等方面的可持续控草技术体系及其技术规程。

图9-1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研究

(三)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2015—2018年,实施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下达,平凉市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协作,胡冠芳、岳德成、李敏权、王玉灵、柳建伟、史广亮、韩菊红、李青梅、姜延军、漆永红、牛树君、赵峰参与完成的玉米田除草剂精准减量施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提出玉米田除草剂植保无人机航空喷施,背负式静电喷雾器静电喷施,起垄喷药覆膜联合作业机局部精准喷施及除草地膜覆盖桶混添加喷雾助剂等5项除草剂精准减量施用关键技术。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混用配方6个,除草剂12种,喷雾助剂5个,制订了玉米田除草剂精准减量施用技术规程。四年累计示范推广除草剂精准减量施用技术示范推广101.168万亩,杂草防效87%以上,玉米增产8.92%、减少成本13.15元/亩、减少除草剂施用量31.47%。

图9-2 2016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贾春红研究员来平凉市指导玉米田杂草防除工作

图9-3 2016年,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胡冠芳研究员来平凉市指导玉米田杂草防除工作。

图9-4 2018年,平凉市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岳德成研究员为崆峒区农业系统技术干部授课。

图9-5 2019年,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金社林研究员来平凉市指导苹果病虫害防治工作

(四)除草剂在胡麻田应用研究

2011—2015年,实施由平凉市农科所(院)自列,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资助,王宗胜、岳德成、韩菊红、姜延军、史广亮、柳建伟、杨金云参与完成的胡麻田除草剂精准高效施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明确了平凉市胡麻田杂草有34科100种,优势种群10种,主要群落类型5个。主要研究了胡麻田杂草消长规律、伴生时间对胡麻生长发育影响及除草剂对当茬胡麻及主要后茬作物安全性研究。筛选出胡麻田经济安全高效除草剂8种,混用配方3种,明确其最佳施用时期和剂量。在国内首次将丁异溴去津、异丙隆等土壤封闭除草剂应用于胡麻田;筛选出除草剂增效助剂2种,可使除草剂施用量下降25%;在国内首次对除草剂在当茬胡麻及后茬冬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明确了胡麻田施用除草剂对当茬、后茬作物的食用无安全威胁。总结提出了胡麻田除草剂精准高效施用技术规程。项目共示范推广28.8万亩,新增总产值976.32万元,节省用工5040万元,增收节支6016.32万元。

图9-6 胡麻田除草剂精准高效施用关键技术研究

(五)除草地膜应用研究

2011—2016年,实施由平凉市农科所(院)自列,静宁县农技中心、庄浪县农技中心协作,姜延军、柳建伟、史广亮、韩菊红、李青梅、岳德成、张晓峰、魏敏、李占武、李中勤、田斌、赵文凭、孙婧、董荣等参与完成的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应用研究项目。明确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不同地膜不同覆膜时期的杂草消长动态及化学除草地膜中的除草剂成分有效“释放”与“利用”规律。试验测定了化学除草地膜对当茬玉米及后茬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了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能够有效控制杂草危害,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纯收益。明确了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最佳的覆膜方式、最佳的覆膜时期,宜于应用的最低杂草发生量、适宜的土壤湿度等。总结提出了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的应用技术规程。除草效果超过90%。

2020年8月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