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征集与新品种选育

二、种质资源征集与新品种选育

1970—2020年,从国内引进并整理地方种质资源1300余份,包括地方品种、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类型有粒用型、帚用型、饲草型。截至2020年底,高粱试验站拥有各类种质资源1489份,核心不育系、保持系25对,核心恢复系20份。

(一)平雄1A不育系

平雄1A不育系的保持系平雄1B,1971年由盖生龙、马法援、刘仁学利用原新1B和矮1B有性杂交后代选系与忻革1A回交转育而成。

平雄1A三叶后呈绿色,蜡质叶脉,叶片对生、上冲。株高120厘米左右,茎粗2.1厘米。穗中紧,长22厘米,纺锤形,黑色,属薄软壳类型,脱粒容易。柱头乳白,花药干瘪黄色。籽粒橙黄。生育期132天。不育性好而稳定。

(二)平恢1号

平恢1号高粱,是以忻粱6号为母本,白云香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恢复系品种。平恢1号有分蘖,叶脉蜡质,穗椭圆、黑色、中紧、软壳、红粒。在泾川县川水地,生育期125天,株高160厘米,茎粗1.8厘米,穗长25厘米,千粒重33.7克,成熟时茎叶保持鲜绿。抗旱耐瘠、不易倒伏。

(三)平杂2号

由田匈CKA与盘陇早配制而成,1975年定名,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穗筒型、中紧、粒橙黄色。泾川县水地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90厘米,茎粗2厘米,穗长32厘米,穗粒重132克,千粒重34克,着壳率13%。抗倒伏,1973年鉴定,亩产533.65千克,比晋杂5号增产12.9%。

(四)平杂3号

系谱号89-1-1-1-1-1-1,用盘陀早/忻粱7系统选育而成。生育期124天,生长整齐,恢复性能强。抗病、虫、旱性强。株高200厘米,茎粗2厘米,抗倒伏,穗中紧,纺锤形,穗长32厘米,黑壳红粒。单株粒重100克,千粒重34.3克,亩产600千克。

(五)平杂4号

系谱号7313-1-5-1-1-1,用三尺三/忻粱52系统选育而成。生育期124天,生长整齐,恢复性能强。抗病、虫、旱性强。株高158厘米,茎粗1.7厘米,抗倒伏,穗中紧,卵圆形,穗长24厘米,黑壳红粒。单株粒重78.3克,千粒重33.2克,亩产469.8千克。

(六)优良恢复系8386

1983—1988年,以7429为母本,晋辐1号×(平×忻52)为父本的杂种1代经4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芽鞘白色,幼苗绿色,株高中等,约160厘米。茎秆较粗壮,约1.9厘米。单株叶片数约22片,中部叶片长67厘米,宽约9厘米,与主秆约成30°角,主脉蜡色。穗柄直立,长约32厘米。穗长约24厘米,中紧穗,短纺锤形,单穗粒重87.4克,单穗粒数约3178粒。壳黑色,无芒,籽粒黄色,卵圆形、中粒,千粒重27.5克,角质率约70%。

生物特性 属晚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40天左右。在泾川县川水地四月下旬播种,八月上旬抽穗,九月中、下旬成熟。胚芽拱土力强,易抓苗,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自身产量高。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5.1%,易脱粒。恢复性强,配合力高。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性2级,为较抗旱;无虫害;无黑穗病,紫斑病和大斑病,轻感炭疽病和红斑病;活秆成熟。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籽粒淀粉含量为74.27%,粗蛋白质含量为7.88%,100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为0.22%。

主要目标性状 恢复性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恢复系用于高粱杂交种选育。

(七)优良恢复系8361

1983年,以平×忻52为母本,82品3为父本的杂种1代经6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芽鞘白色,幼苗绿色。株高中等,约160厘米,茎秆粗壮,约2.2厘米。单株叶片数约20片,中部叶片长68厘米,宽约9厘来,与药秆约成45°角,主脉白色。穗柄直立,长约27厘米。穗长约26厘米,中散穗,圆形。单穗粒重76.6克,单穗粒数约3024粒,壳红色,无芒,籽粒红色,椭圆形。中小粒,千粒重25克,角质率约40%。

生物特性 属晚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38天,在泾川县川水地四月下旬播种,八月上旬抽穗,九月中、下旬成熟。胚芽拱土力强,易抓苗。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1.2%,易脱粒,恢复性强,配合力高。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性2级,为较抗旱;无虫害;无黑穗病,紫斑病,轻感炭疽病,中感红斑病,大斑病级1级;成熟时有中度黄叶。

经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籽粒淀粉含量为74.28%,粗蛋白质含量为7.78%,100克蛋白质中赖氢酸含量为0.20%。

主要目标性状 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穗大,粒多,着壳率低;籽粒淀粉含量高,可作为恢复系用于高粱杂交种选育。

(八)高产高淀粉恢复系7820

1989年,用“平恢7号”的天然杂株经6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芽鞘浅红色,幼苗绿色。株高中等,约158厘米。茎秆粗壮,约2.5厘米。单株叶片数约22片,中部叶片长74厘米,宽约10厘米,与药秆约成45°角,主脉白色。穗柄直立,长约42厘米,穗长约28厘米,中散穗,圆锥形,单穗粒重140.4克,单穗粒数约4255粒。壳黄色,无芒,籽粒黄色,圆形、大粒,整齐,千粒重33克,角质率约40%。

生物学特征 属晚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38天。在泾川县川水地四月下旬播种,八月上旬抽穗,九月中、下旬成熟。胚芽拱土力强,易抓苗。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自身产量高。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1.2%,易脱粒。恢复性强,配合力高。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级2级,为较抗旱;无虫害;无炭疽病和大斑病,轻感紫斑病、红斑病,黑穗病发病率最高年为4%。成熟时有中度黄叶。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籽粒淀粉含量为78.11%,粗蛋白质含量为7.24%,100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为0.22%。

主要目标性状 穗大、高产、着壳率极低;籽粒淀粉含量高,无早衰,可作为恢复系用于高粱杂交种选育。

(九)平恢2号

1970年,以“忻粱6号”为母本,“白云香”为父本有性杂交经7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芽鞘淡绿色,幼苗绿色。株高150厘米,茎粗1.6厘米左右,单株叶片数约19片,中部叶片长62厘米,宽约8厘米左右,主脉蜡色,与茎秆约成45°角,穗柄直立,长约36厘米,状长20厘米左右,散穗,卵圆形,单穗粒重94.4克,单穗粒数约2861粒,壳黄色,无芒,籽粒黄色,卵圆形。粒大,整齐,千粒重33克,籽粒粉质。

生物特性 属晚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37天左右,在泾川县川区四月下旬播种,七月上旬抽穗,九月中、下旬成熟,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期长,自身产量高。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10.2%,易脱粒,恢复性强,配合力高。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性2级,抗虫;无黑穗病,紫斑病和大斑病,轻感炭疽病、红斑病和黄叶病,大斑病1级。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籽粒淀粉含量为72.46%,粗蛋白质含量为7.58%,赖氨酸含量为0.17%。

突出优良性状 自身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世纪70年代已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是平杂4号高粱杂交种的恢复系,作为亲本材料,已育成或即将育成一批优良子代系。

(十)平杂四号

平杂四号是由林秀峰、周生福、刘仁学、扶尚文于1975年以原新1A不育系为母本,以53-2-1-1-1-2-3(后定名为平恢2号)恢复系为父本测配组合。1976年进行鉴定,表现恢复性强,杂交优势强,1977年再次鉴定,表现丰产性好、抗逆性强。1978年参加平凉全区高粱区域试验,代号78测1。1979—1981年参加甘肃省高粱联合区域试验。1979—1983年进行生产示范。通过8年试验,该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较好等优点,198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生物特性 生育期121~150天,株高163~190厘米,茎粗2厘米,中紧,纺锤形,穗长26~29厘米,红壳橙粒,千粒重27.3~31.5克。

品质性状 根据平凉地区中心化验室分析,平杂四号淀粉含量60.58%,蛋白质含量7.7%,单宁含量0.425%,脂肪含量3.02%。

产量表现 一般川水地450~550千克,山塬地250~400千克。

(十一)平杂5号

1985年,扶尚文、周生福,杜学武、祁双桂等参与利用不育系Tx622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平恢7号为父本选配杂交组合。1986年进行观察鉴定,1987年复制组合,1988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代号88品1,1989—1991年连续三年参加平凉地区高粱杂交种区域试验。

产量表现 经过五年试验、示范,该杂交种在川水地一般亩产526.14~614.8千克,旱塬、山、台地亩产400~500千克。

形态特征 牙鞘绿色,幼苗绿色,株高186厘米,茎秆粗壮,穗长29厘米,穗紧,纺锤形。单穗粒重102克,单穗粒数3180粒,壳红色,千粒重33.3克。

品质性状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该品种蛋白质含量8.51%,淀粉含量56.85,赖氨酸含量0.1%,单宁含量0.54%。

(十二)平恢6号

1983年,以“平大头×忻粱52”为母本,“82品3”为父本有性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牙鞘淡红色,幼苗绿色。株高161厘米,茎粗1.7厘米左右,单株叶片数约20片,中部叶片长63厘米,宽9厘米左右,主脉白色,与茎秆约成45°角。穗柄直立,长约30厘米。穗长约20厘米,中紧穗,纺缍形。单穗粒重66.4克,单穗粒数约2564粒。壳黑色,无芒,籽粒浅红色,卵圆形,大小中等,千粒重26克,角质率约20%。

生物学特性 属晚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41天左右。在泾川县川区四月下旬播种,八月上旬抽穗,九月中、下旬成熟。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自身产量高。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2.4%,易配粒。恢复性好,配合力高。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性1级,抗倒伏,无黑穗病、红斑病和大斑病;不抗虫害,轻感炭疽病、紫斑病。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淀粉含量78.06%,粗蛋白质含量6.79%,赖氨酸含量0.22%。

突出优良性状 叶片厚,叶色深绿。花粉量大,配合力高。淀粉含量高,粗蛋白、赖氨酸含量较低,是选育酿造型杂交种的优良恢复系。

(十三)平恢7号

1978年,以“七康千”为母本,“向阳1号×白多穗”为父本有性杂交,经9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芽鞘浆红色,幼苗绿色。株高126厘米,茎粗2厘米左右。单株叶片数约21片,中部叶片长71厘米,宽约10厘米,主脉蜡色,与药秆约成60°角。穗柄直立,长约29厘米。穗长约17厘米,紧穗,线锥形,单穗粒重104.4克,单穗粒数约3212粒。壳红色,无芒。籽粒红色,卵圆形。籽粒大,整齐,千粒重32.5克。

生物学特性 属晚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42天。在泾川县川区四月下旬播种,八月上旬抽穗,九月中、下旬成熟。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自身产量高,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3%,易脱粒。恢复性好,配合力高。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性8级,无黑穗病、紫斑病和大斑病,抗虫性差,重感炭疽病。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籽粒淀粉含量为78.48%,粗蛋白质含量为6.45%,赖氨酸含量为0.31%。

突出优良性状 自身产量高,花粉量大,配合力高。淀粉和赖氨酸含量高,是选育兼用型高粱杂交种的优良恢复系。

(十四)8118

1981年,以“七康千”为母本,“平恢2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连续8代系统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 芽鞘红色,幼苗绿色。株高66厘米。茎粗1.3厘米左右。单株叶片数约19片,中部叶片长55厘米,宽约7.8厘米,主脉蜡色,与药秆约成45°角。穗柄直立,长约33厘米。穗长约17厘米,紧穗,圆形单穗粒重46.2克,单穗粒数约2254粒。壳红色,无芒。籽粒红色,圆形,粒小,整齐,千粒重20.5克,角质率约80%。

生物学特性 属中熟品种类型,生育期132天。在泾川县川区四月下旬播种,七月下旬抽穗,九月上、中旬成熟。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自身产量高,颖壳包被度1/3,着壳率34.8%,易脱粒。

经田间自然鉴定:抗旱级2级,抗倒伏,抗虫害,无黑穗病,轻感炭疽病、红斑病、大斑病2级,成熟时为中度黄叶。

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化验,淀粉含量为78.63%,粗蛋白质含量为7.40%,赖氨酸含量为0.21%。

突出优良性状 中熟,矮秆,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较低,是选育中熟、矮秆酿造型高粱的优良恢复系。

(十五)平杂6号

1988—1998年,以美国高粱雄性不育系Tx622A为母本,自育高粱雄性不育恢复系83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兼用型高粱新杂交组合Tx622A×8385。1998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形态特征 芽鞘绿色,幼苗绿色,株高中186~217厘米。茎秆粗壮,中部节间直径2.2厘米左右。穗长26~32厘米,中紧穗,纺锤形。单穗粒重73.9~109.3克,单穗粒数2286~8768粒。壳红色,无芒,籽粒黄色,椭圆形。粒大,整齐,千粒重29~38克。

生物学特征 生育期132天左右,属中熟杂交种。胚芽拱土能力强,易抓苗。籽粒淀粉含量77.73%,粗蛋白质含量8.4%,赖氨酸含量0.24%,单宁含量0.59%。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抗主要高粱病害,抗早衰,活秆成熟,易脱粒,着壳率7.5%。经多年试验、示范,平均亩产727.6千克,比对照品种晋杂11号增产17.9%。

适宜平凉及类似地区高粱产区种植,每亩留苗密度6000~7000株。

制种技术简便,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0∶2或6∶1,留苗密度母本6500株,父本8000株。

(十六)平杂8号

1993—2005年,用高粱雄性不育系永1762作母本、恢复系平恢8号为父本的杂交优势组合。2005年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并认定、定名为平杂8号。

品种特征特性。平杂8号具有高产、高淀粉、高赖氨酸,成熟时茎、叶青绿饲喂效果好,综合利用价值大,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平凉市生育期138天左右,在国家高粱区试中平均生育期130天。株高约181厘米,茎粗约2.3厘米,中紧、穗纺锤形,穗粒重约90克,单穗粒数约3089粒,红壳、红粒、无芒、籽粒椭圆形,千粒重约29.5克,芽鞘、幼苗均为绿色,成熟时茎、叶青绿。籽粒淀粉含量74.35%,蛋白质含量8.48%,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0.88%。国家区试显示平均产量640.9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采用行距60厘米,川水地株距16厘米,旱塬、山台地株距18厘米留苗,并加强肥水管理;采用甲基托布津等对预防高粱黑穗病有效的药剂,结合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提高种子抗虫、抗蚁害、抗旱、抗霉变作用,平杂8号茎叶是优质饲草,收获后可直接刈割饲喂,也可青贮利用。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粒用高粱生产,无特殊要求。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四川、河北及平凉东部川区及海拔在1200米以下地区种植。

图4-26 平杂8号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