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引进与开发

一、中草药引进与开发

1993—1996年,实施由甘肃省教委下达,任根深、刘文祥、杨丽萍、陈铎和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经过四年的试验研究,从9种深根性药材中筛选出在平凉中部山区适应性好、经济效益高的三种药材,即党参、黄芪、红芪。在1993—1996年较为干旱的情况下试验表明党参、黄芪及红芪的平均产量为1470千克/公顷、1950千克/公顷、1725千克/公顷,产量高,收益大。通过施肥量及种植密度的试验:党参施肥的氮磷比例为1∶1,氮磷纯用量均为100~110千克/公顷,密度为62.5万株/公顷,红芪及黄芪施磷纯量分别为187.5千克/公顷,127.5千克/公顷,密度分别为24.5万株/公顷,15.6万株/公顷。通过栽苗角度等研究得到红芪和黄芪的最佳耕地深度均为30~45厘米,苗与地面夹角在60°~75°时产量高、质量好。党参苗在生产上应选用根重1克左右生产效益最高,即壮苗的标准,为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还证明平凉中部山区是发展天麻生产的适宜区。

该项目从1994年开始进行示范推广,三年累计推广19.6公顷,产值平均为1.9万元/公顷,纯收益为1.3万元/公顷,较小麦增收0.85万元/公顷,推广增收16.66万元,1998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