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科学研究
2025年10月13日
第八章 草畜科学研究
在远古平凉境内就有三趾马(原马)。商周时空同“以……骡马为献”[1]周朝始用牛耕。《史记·货殖列传》有“乌氏倮[2]畜牧,……,畜至用谷量马牛”之记载。明赵时春《平凉府志》有“汉文景时,阡陌成群,六郡良家,驰射是利。马援之边郡,田牧数年,得畜产数万。唐人养马,亦于泾渭,近及同华,置八坊,其地至千二百三十顷,树苜蓿、茼麦。”华亭、崇信等县“婚嫁以马牛羊为礼”等记述。清至民国时,史籍有“农民唯养牛”“牛、羊衔尾塞道”之说。1949年成立后,养牛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平凉地(市)和各县(区)党委、政府把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确立为平凉市经济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加以实施。2002年做出了加快建设甘肃平凉巨型畜牧业基地,把平凉建设成为甘肃绿色畜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肉牛生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的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特别是以平凉当地黄牛为母本,引进秦川、南德温、红安格斯等优良品种,经长期改良选育,形成了体型较大、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优、商品性状好的红色肉牛新类群——“平凉红牛”成为地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