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山药栽培技术研究

二、平凉山药栽培技术研究

平凉地区农科所邱仲华、周锁奎、李文皋、万存绪等人参与承担完成。

(一)平凉山药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为恢复和发展平凉山药生产,从1978年以来,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成功了“优种大株零余子繁殖法”。采用这种方法繁殖系数比龙头繁殖法高100多倍,比普通零余子繁殖法高一倍,而且还能复壮更新夺高产。

(二)山药丰产栽培技术及贮藏加工试验

1984—1986年,为使平凉山药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平凉地区农科所围绕从生产到商品全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一方面示范推广“优种大株零余子”繁殖法,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另一方面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在探讨加工方法及品质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地进展。促使了全区山药生产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研究结果有:

1.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平凉山药品质优良,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不到1000千克。为了提高平凉山药栽培技术水平,针对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正交区组设计和微电脑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以亩产量与亩净产值为目标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亩产2000千克,亩净产值1000元以上的优化农艺方案:密度每亩4073~4220株,翻地深度1.37~1.57尺,磷酸二铵亩用量16.45~17.7千克。根据各项试验结果,并择优吸取传统经验,于1986年初拟定了平凉山药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试行方案,通过一年的试验验证,充实完善,制定了一个符合生产实际,以亩产2000千克为目标的《平凉山药栽培技术规程》。

图7-10 平凉山药零余子

2.山药贮藏技术研究 山药的生理休眠期不足50天,山药的贮藏期一般都在150天以上,除过生理休眠50天,其余100多天时间是处于强制休眠中;贮藏山药的适宜温度范围为0℃~8℃,冰点温度-3℃,发芽临界温度为10℃;本区以推广沟贮法为主的山药贮藏方法,即沟深采用40~120厘米,沟宽采用100厘米左右为宜。只要条件适宜,山药贮藏可达225天,如果有冷藏条件,还可以延长贮藏期。

3.山药加工方法试验研究 在吸取外地加工光山药、毛山药技术的同时,试验成功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加工光、毛山药与光山药加工以同步进行为宜,粗大整齐一致的鲜山药加工光山药,不够标准的加工毛山药。

4.种名鉴定及品质分析 根据鉴定、分析结果,平凉山药与普遍认为质量最佳的“怀山药”同属一种,即薯蓣属山药(Discozea Polystachya Turczaninon)。在蛋白质、17种结合态氨基酸与13种游离态氨基酸的含量上,平凉山药(正常的)比淮山药高。

5.建立了繁育供种体系 开展示范与服务工作,三年来,向农民组织供应零余子与种薯67500多千克。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495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400多份。

平凉山药的种植由1982年的84亩发展到了1986年的512亩,其中103亩示范田,亩产达2428.9千克,三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912亩,总产量116万千克,总产值83.2万元,增加纯收入38.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