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历史
据明赵时春《平凉府志》记载,平凉药材多达200余种,百合、山药、菊花等已有种植。明清时期,中药材种植已在各县局部地区得到发展。
平凉市的关山境内盛产多种药材,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陇东药库”之美称。加之其他丰富的资源,更享有“关山脚下聚宝盆”之誉。药材生产经营历史悠久,在明代已成为种植业大宗。赵时春《平凉府志·华亭》物产中开列药名达152种之多,居平凉府10县(今七县区加固原、镇原、隆德)之首,其中大黄、独活尤为出名。早在明代中叶,华亭中药材的生产经营已具相当规模。据民国幸邦隆《增修华亭县志》载:“今则西山之民,多垦峡荒,栽大黄,归芎等药,每年陕西来贩,总计所售不下五千担。”1987年,关山地区的华亭县药材产量120万千克,仍居陇东各县之首,20世纪80年代,华亭独活曾经出口创汇,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关山地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独活,别名肉独活、野当归等,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一味中草药,关山地区华亭县所产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以其根条粗壮,肉质肥厚,无柴质;断面茬白,气味芳香浓郁,味苦微甜;质软韧,折段面带裂片性,宜于饮片加工;含量高,品质好,是加工出口和药用饮片的主导品种。1984年经平凉地区药检所按《中国药典》1977年版规定检验,结果是正品独活(为华亭市马峡乡栽培品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2007年经甘肃省药品检验所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检验结果符合规定。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畅销全国各地,已成为西北最大的独活生产基地。
2010年1月,《华亭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华亭独活栽培技术规程》2项农业标准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
2020年4月30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90号公告,华亭大黄(质量控制编号AGI2020-01-3083)、华亭独活(质量控制编号AGI2020-01-3084)为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