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2006—2009年,在平凉市农科所崆峒试验站实施油菜品种比较试验[1]。
(一)参试品种与结果
2006—2007年6个品种甘蓝型常规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超过100千克的有3个品种,以延油3号123.7千克/亩产量最高,较对照天油5号增产12.7%;在10个常规白菜型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超过100千克的有3个品种,90~100千克的有4个品种,90千克以下的3个品种,但均较主对照天油5号减产,减产幅度0.1%~42.2%,较副对照200119减产2.5%以外,其余均增产24.1%~68.6%;在13个杂交甘蓝型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超过100千克的有3个品种,以杂油59增产幅度最大,亩产183.7千克,较对照天油5号亩产109.3千克增产68.1%,其次为秦优7号,亩产177.7千克,较对照增产62.6%,秦杂油3号亩产104.1千克,较对照减产4.8%,亩产90~100千克的有3个品种,秦杂油1号亩产99.0千克,较对照减产9.4%,杂油57亩产94.4千克,较对照减产13.6%,宝杂油1号亩产93.8千克,较对照减产14.2%,其余7个品种亩产均小于85.5千克;在6个白菜型杂交种试验中,均较对照天油5号减产,减产幅度22.7%~92.1%,分析其原因,一是所引进的种子都是隔年种植,发芽率较低;二是白菜型杂交种种子成熟度差,空秕粒较多,发芽势不强,缺苗断垄比较严重,所以大幅度减产。
2007—2008年进行的白菜型品种比较试验,4个品种以9889亩产最高,达到168千克,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22%,20017亩产166千克,较对照增产20.6%,宁油1号亩产151.5千克,较对照增产10%,200119亩产145.3千克最低,较对照增产5.5%。从田间考种结果看出,白菜型品种株高以120厘米最为适宜,株型高大容易倒伏,后期成熟不好,株型过小,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和角果粒数减少,产量不高。因而在引进筛选品种中,除注意其品质、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以外,对株型结构如株高、分枝高度、分枝数、角果长度及角果数量等综合性状应全面考虑,才能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在甘蓝型品种比较试验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7个品系,有6个品系亩产超过150千克,其中5个品系增产,增产幅度最大的是07-6和B351,分别较对照延油3号亩产158.7千克增产11.2%和10.5%,这些品种可以通过试验示范在平凉推广。
从甘肃科隆公司引进的7个甘蓝型品种,由于其生育期较甘蓝型对照延油3号成熟期推迟15天,较白菜型对照天油5号晚成熟20天以上,在开花期正值6月份高温干旱季节,蚜虫肆虐,油菜花器受损,严重影响产量,因而较对照全部减产。
2008—2009年度进行的品种品比试验结果,均较对照延油3号减产,减产幅度为7.8%~37.4%。因为延油3号是由陕西省延安市农科所育成,其育成地与平凉市具有生态条件的相近性,在平凉种植表现抗旱、抗寒,因而产量较高。其次如宝杂油1号、MAJA、甘杂1号也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二)新品种展示结果
2007—2008年实施高产品种展示中,5个供试品种产量均未超过甘蓝型对照延油3号,均较白菜型对照延油2号增产,增幅最大的延油3号为37.5%,9362增产19.3%,其次为甘975增产18.2%,秦优7号、秦杂油3号均增产9.1%。在2008—2009年度进行的的高产品种展示田,6个供试品种中,以平凉市农科所选育的PG-1和PY-1号(暂时定名)产量最高,其次为延油3号、甘975及秦优7号。
(三)适宜平凉种植品种特性与技术要点
1.秦优7号 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幼茎紫红,心叶黄绿紫缘,深裂叶,叶缘钝锯齿状,顶裂叶圆大,叶色深绿,花色黄,花瓣大而侧叠,匀生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小,角果浅紫色、直生、中长较粗而粒多。平均株高164.2~182.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单株有效角果288~342个,每角粒数23~25粒,千粒重3.0克,含油量43%左右,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2.56~29.59微摩尔/克,符合国家双低优质高油品种标准。连续2年种植,亩产173.2~177.7千克。由于“秦优7号”为甘蓝型弱冬性冬油菜品种,大面积推广的主要技术障碍是其按常规栽培技术不能安全越冬。通过在平凉全市山、川、塬不同生态区域的试验探索,其种植特别是安全越冬的关键在于深开沟、浅播种、喷施多效唑控制地上部生长、冬前两次培土围根等核心技术和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的集成组装。
2.延油3号 该品种株高120~140厘米,分枝部位25~3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角果数230~300个,角粒数20~23粒,籽粒黑色,千粒重3.5~4.2克,强冬性品种,生育期280天左右,耐寒、抗旱性极强,冬前不宜抽薹。籽粒含芥酸38.27%,硫甙154.96微摩尔/克,粗脂肪37.04%。2006—2008年在平凉市种植亩产123.7~218.2千克。
3.甘杂1号 该品种冬性,生育期28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冬前不易抽薹,春季起身慢,抽薹开花迟,初花后生长迅速,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株高150~170厘米,一次分枝数9~10个,全株角数350~400个,每角粒数27~30粒,千粒重3~3.5克,芥酸含量0.8%,含油率41.6%,其突出特点是高产、优质、耐旱、抗冻,2005年开始在平凉市庄浪县水洛、朱店、万泉、阳川、大庄等乡镇引进种植,平均亩产160千克。
4.平油1号 (参见本节“平油1号选育”)和天油5号、陇油8号。①天油5号。幼苗叶色淡绿,匍匐生长,叶片椭圆形,有刺毛,深裂。花淡黄,花粉量足,花蕾多,花期长,分枝数多,结角密,角果斜生,果柄长,角长粒多,籽粒红褐色,间有黄色籽粒。株高141.7厘米,分枝部位43.2厘米,分枝数5~6个,结角密度1.10个/厘米,单株角果数为183.3个,角粒数23.9粒。千粒重2.92克,单株产量6.90克。含油量为41.12%,含油酸和亚油酸为21.49%和19.68%,含芥酸29.78%,含硫甙93微摩尔/克。2003—2004年甘肃省农科院植保专家对两年区试10点次试验苗期病毒病发病率的调查结果,病毒病的发病率为0.9%,病指为0.04%;角果期霜霉病发病率为8.2%,病指为1.6%。该品种植株繁茂,根系发达,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平凉种植亩产112.6千克。②陇油8号。白菜型强冬性冬油菜,中熟生育期275~283天。株高100.2厘米,苗期匍匐生长,叶片较小,叶色深绿,花芽分化迟,冬前不现蕾,组织紧密,苔茎叶全抱茎。生长发育缓慢,枯叶期早。抗寒性强,越冬率87.3%~98.0%。分枝部位7.2厘米,有效分枝数为16.6个,主花序有效长度36.9厘米,主花序有效结角数45个,全株有效结角数232个,角粒数20粒,角果长度6厘米,千粒重3.7克,种子黑色。含油率46.25%;芥酸含量44.36%,硫苷含量26.4微摩尔/克,田间调查抗菌核病。2005—2007年参加省内多点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9.9千克,较统一对照天油2号增产29.03%。200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4.29千克,较对照增产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