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作制度
2025年10月13日
一、耕作制度
传统的夏秋粮食作物耕作制度为:夏熟豆类→冬小麦→冬小麦→秋杂粮→玉米。
20世纪50年代初,夏、秋粮食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制。东部五县的川、塬地带有年五熟的粮豆轮作,六年八熟的粮油轮作,十一年十二熟的草、粮、油轮作;西部庄浪、静宁县是一年一熟制和部分地方两年三熟制。轮作倒茬形式主要有:
小麦(3年左右)后复种荞麦或小糜→豌豆、扁豆;
小麦(3年左右)后复种荞麦、小糜子→大糜、谷子、马铃薯、油料→小麦或豆类;
小麦(3年)后复种小糜或荞麦→糜、谷→豆类、小麦。
1958年后,由于小麦、玉米面积的扩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作物熟制在东部川、塬区为一年两熟到三熟,西部多为两年三熟。作物的轮作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主要倒茬形式:
小麦(2~3年)+荞、小糜→糜、谷、高粱、豌豆、扁豆、大麦;
小麦(2~3年)后,复种小秋、荞、糜→玉米、高粱、马铃薯;
小麦(2~3年)+荞、油菜→复种糜或早熟谷→大麦、豆类;
小麦(2~3年)后→油菜、复种小秋→玉米、高粱、马铃薯;
小麦(2~3年)+荞→糜、谷→高粱、玉米→糜、马铃薯、大麦、豆类;
苜蓿→禾草或酒谷→糜子→高粱→豌豆→小麦(4~5年);
苜蓿→小麦→使用其他轮作方式种植粮食经济作物。
20世纪80年代之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形成小麦、玉米带状种植加其他杂粮和蔬菜模式。之后,推广塑料温棚、大棚反季节种植蔬菜,部分蔬菜作物实现一年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