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高粱研究

第六节 高粱研究

高粱在平凉栽培历史悠久,俗称“蜀黍”。籽实除食用、饲用外,也是酿酒、制醋、制酱的主要原料,秸秆做燃料、饲料及编织原料。据《甘肃统计季报》记载,1935年、1936年,甘肃全省种植高粱的37个县中,平凉、泾川县种植面积超1万亩,灵台、崇信不足1万亩。《甘肃省统计年鉴》载,1944年、1946年,泾川、庄浪县种高粱超10万亩,平凉、灵台、静宁县超1万亩,崇信县不足1万亩,其产量庄浪县超620万千克,平凉、灵台、静宁县超31万千克。《甘肃省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载,1949年全省29个高粱种植县中,泾川、灵台、静宁、庄浪县在万亩以上,崇信县在1万亩以下,高粱产量泾川、灵台、静宁、庄浪县在50万千克以上。1949年前,种植品种为农家种,1949—1970年大面积种植红帽高粱、黑帽高粱、米儿、金黄、打罗锤、云丈三、陇南12号、红把二齐高粱等品种。1970年,平凉地区农科所成立高粱组,开展了高粱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工作,高粱优良品种随之被广泛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