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高平试验站
位于泾川县高平镇上湾村,原名泾川县甘家沟农场,1963年划拨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管理,更名为平凉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平试验场。1969年划归平凉军分区管理,1973年复归平凉地区农科所。2015年更为现名。总占地面积450.7亩,现有业务用房1200米2,其中质检及挂藏室163.54米2,种子加工车间136.90米2,农用机械库房2间381米2,水泥硬化晒场910米2。拥有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精选机、覆膜机等大型科研生产设备20余台(件)。建成框架结构水塔50米21座。
2015年6月,平凉市编委批复高平试验站为平凉市农科院下设科级试验机构。其职责为:承担国家、省、市高粱、小麦、玉米、小杂粮、胡麻、油菜及苹果、大樱桃等科研项目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也是国家“高粱产业体系”和“胡麻产业体系”综合区域站。
2015年后,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成为陇东地区集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
表1-20 高平试验站人员一览表

续表

【注释】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史(1938—2008)》,内部印刷,2008年,第6页。
[2]侍建华《甘肃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事纪要(1840—1949)》,《古今农业》,2001年第1期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农工商矿总局,征购了兰州西关甘肃贡院附近土地70余亩,成立了甘肃农事试验场,当时曾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肥料种类、病虫防治等方面的试验。从国内外引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品种37种,并在此设立兰州农务总会,开展对全省土壤、物产和气候的调查及对甘肃农业的研究。次年,又在西郊小西湖成立了试验外场,并利用这里的蒲苇进行编织生产,由于物美价廉,受到社会好评。1928年将原甘肃农事试验场改建为甘肃省第一农事试验场,并分别在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设立第二、三、四、五、六农事试验场,在兰州庙滩子设河北农事试验场,后因天灾人祸均已停办。是为甘肃最早的农业科研机构。”
[3]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