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高职称

任根深 甘肃省庄浪县人,生于1962年8月,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1987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至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4年起任平凉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作物室)副主任、主任,平凉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历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系政协平凉市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民进平凉市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2012年被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聘请为兼职教授。主持和参加的项目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合作奖、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各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平凉地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参编《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甘肃小麦品种志》等书籍。主持编写的《平凉市优质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冬小麦品种·陇麦079》《冬小麦品种·西平1号》被发布为省级地方标准。主持育成了平凉39、40、41、42、43、44、45号,西平1号、陇麦079、普冰151和陇紫麦2号等十一个冬小麦新品种。2005年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6年入选平凉市“222”创新人才,甘肃省评标专家库专家和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专家,2009年被平凉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四批平凉市优秀科技人才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平凉市第一层次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甘肃省农业专家咨询团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成员。2016年被平凉市农村农业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曾三次被平凉市农业科学院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8年率领的小麦育种创新团队被中共平凉市委宣传部授予“平凉市新时代奋斗号”提名奖。兼任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委员、国家及甘肃省作物学会和遗传学会会员。

李广学 甘肃省崇信县人,生于1961年12月,大学学历,农学学士。1982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入职崇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984年4月调入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任园艺研究室副主任、蔬菜研究所所长,历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2014年晋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平凉市优秀科技人才。主持和参加完成的项目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平凉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2项,平凉市星火科技二等奖1项。在《中国蔬菜》《中国种业》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制订“无公害辣椒生产标准”1项。2008年被平凉市农牧局授予平凉市农业科技特殊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市直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平凉市农科院先进工作者奖。系甘肃省作物学会、园艺学会和遗传学会会员。

王旭杰 甘肃省泾川县人,生于1963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1987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至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任农科所新技术推广研究室、旱作农业研究室、开发办公室主任。历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员)、推广研究员。2009—2012年参加4期农业部举办的援非高级农业专家英语强化培训,2013—2015年参加了中国—埃塞俄比亚“南南合作”项目,被农业部综合考评为优秀团员。2018—2020年参加了第19和20期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获3项由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和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联签的突出贡献奖。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平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获《甘肃农业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2篇分获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优秀论文一等和三等奖。参编《农业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COTTON PRODUCTION,MANAGE MENTAND MARKETING 2部教材。

王甲玺 甘肃省静宁县人,生于1963年6月,大学专科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6月平凉农业学校毕业,分配至平凉市经管站。1991年8月参加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4年6月获大专文凭。2001年9月调入平凉地区农科所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项目管理工作。2009年12月晋升高级农业经济师。2016年12月转为副研究员,2019年1月晋升研究员。现任信息产业发展科科长,系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兰州试验站团队成员、甘肃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泾川试验站成员。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各类项目17项,获奖8项,其中甘肃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平凉市优秀社科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先后4次被单位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被平凉市农牧局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王宏凯 甘肃省灵台县人,生于1965年1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87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毕业,分配至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室,从事植物营养、设施蔬菜栽培、花卉草坪种植研究。先后担任农科所测试中心主任、土壤肥料研究室副主任、农科院业务科、科研管理科科长等职务。历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系甘肃省特色作物产业体系特油岗位专家。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20个获奖16项,其中,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厅)级奖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4年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授予平凉市第二批“222”创新人才称号;2005年被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等七部门授予平凉市“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称号;2007、2009年两年被评为市直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2012年8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甘肃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受到甘肃省科技厅通报表扬。

李续荣 甘肃省静宁县人,生于1962年2月,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7月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果蔬专业毕业,分配至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果树、蔬菜及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引育及研发和推广工作。2011年通过自学考试获甘肃农业大学现代园艺专业本科学历。先后任果树花卉研究室主任,兼成果转化科科长,果树研究所所长。历任农业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员)。2007年被平凉市委党校、平凉市行政学院聘为兼职教授。2019年破格晋升研究员。系平凉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主持和参加完成的25个项目中,获甘肃省星火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甘肃省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1项,平凉地区(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依次3项、6项和1项。主持完成的4个项目和参加完成的1个项目于2020年通过市(厅)级验收。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制定“平凉市柿子生产技术规程”“平凉市日光温室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平凉市日光温室甜瓜生产技术规程”“平凉市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4项。2007—2012年4次被评为平凉市农科所先进工作者。2009年、2017年、2019年被评为平凉市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中共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科普先进个人。2010年获全国“三农”科技先进个人奖。2014年和2017年被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平凉市劳动模范”和“平凉市第八批优秀科技人才”荣誉称号,202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九批“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岳德成 甘肃省静宁县人,生于1962年6月,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6月毕业于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同年7月分配到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在作物栽培研究室、园林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所),任副主任、主任、所长等职。1995年7月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专文凭,2005年12月获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与检疫专业本科文凭。先后被聘为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甘肃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甘肃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鉴定与防控研究岗岗位成员。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8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丰收三等奖1项,甘肃省农业厅科学技术改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甘肃省农业技术改进三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平凉地区(市)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8篇论文在《植物保护》《西北农业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1990年获得由平凉地区行政公署颁发的农业科技承包工作成绩突出奖。获平凉市市直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平凉地区(市)农科所(院)先进工作者。

杨晓 甘肃省静宁县人,生于1963年5月,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1983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毕业,分配至平凉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2002年11月调平凉市饲草饲料工作站,历任副站长、站长。2008年1月调任平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2016年1月调任平凉市农业科学院草畜研究所所长。1987年起历任助理畜牧师、畜牧师、高级畜牧师,2019年12月晋升为自然科学系列研究员。获得科研成果11项,其中省部级3项,厅地级8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4篇,省部级6篇。先后四次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全省畜牧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09年被甘肃省兽医局评为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先进个人。先后四次获平凉市委、平凉市农牧局、平凉市兽医局、平凉市科协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