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壤普查
1979年7月至1988年3月,参与202人,普查土壤面积1608.0万亩,挖掘土壤剖面7363个,其中主剖面2680个、检查剖面4683个。对277个剖面的1275个土样分析化验15888项次,进行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代换量、碳酸钙、pH、机械组成、容重、可溶性盐11个项目的测定。采集农化样5326个,其中耕地5150个、林地和荒草地176个,进行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化验,共分析27695样次。采集纸盒标本4003个,整段标本97个,植物标本80份,耕地微量元素样本364个,分析了有效钼、硼、锌、锰、铜、铁含量。普查成果编写了县乡《土壤志》《平凉土壤》《平凉地区土种志》《平凉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汇编》等。普查得出全地区主要土壤有8类,为黑垆土、黄绵土、新积土、潮土、红黏土、灰褐土、山地草甸土、泥炭土。
(一)土壤有机质
平凉全区耕地土壤农化样的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04%,最高2.84%,最低0.4%;荒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73%,最高2.86%,最低0.21%。
耕地土壤有机质多在第四、第五级,即0.6%~2%之间,面积730.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6.66%。大于第三级的即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耕地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7%,属有机质缺乏地区。
耕地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依次是:泥炭土10.28%,山地草甸土2.74%,黄绵土1.93%,灰褐土1.46%,黑垆土1.22%,新积土1.07%,红黏土0.86%,潮土0.84%;荒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山地草甸土8.20%,泥炭土5.93%,灰褐土3.20%,黄绵土1.69%,红黏土1.20%,潮土0.58%。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有机质含量低的红黏土、潮土都不是主要农耕地,其农作物产量也较低。前种情况之土壤分布于高寒山区,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尽管养分条件较好,但热量因素成为主要的障碍因子,有机质积累大于分解,养分不能充分利用;后种情况不仅养分不足,而且土壤结构不良,也同样属低产土壤。而黑垆土、黄绵土、新积土其有机质含量虽居于中等,却是全区主要农业土壤,特别是新积土属东部地区主要高产区。
(二)土壤氮素
各土类平均含氮情况是:耕地土壤耕层含量依次为黑垆土0.85%,泥炭土0.529%,山地草甸土0.174%,灰褐土0.099%,新积土0.074%,黄绵土0.067%,红黏土0.064%,潮土0.061%;荒地土壤表层含量依次为山地草甸土0.433%,泥炭土0.352%,灰褐土0.193%,黄绵土0.108%,红黏土0.084%,潮土0.064%。其含氮量规律与土壤有机质情况一致。总之,平凉全区土壤全氮含量非常低,三级以上面积78.4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39%;将近90%的耕地面积即677.17万亩全氮含量在0.075%以下。
(三)土壤速效磷
土壤受黄土母质的影响,绝大多数全磷含量0.070%左右,变化不大。由于植物吸取的磷素主要取决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多少,而不是全磷含量的多寡。土壤速效磷含量:耕地1~25.2毫克/千克,平均6.5毫克/千克;荒地1~16毫克/千克,平均5.3毫克/千克。平凉全区耕地土壤缺磷比较严重。一般认为,土壤速效含量10毫克/千克为缺磷指标,按此衡量,全区有610余万亩耕地,即80.7%的土地缺磷,尤其是泾川、灵台、庄浪、崇信县,缺磷面积分别为97.3%、95.7%、99.9%和87.3%。特别是小于3毫克/千克的极缺磷的面积相当大,庄浪县为33.5%,华亭县为30.2%。
(四)土壤速效钾
平凉全区96.5%的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00毫克/千克以上。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51~398毫克/千克,平均174毫克/千克;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略高于耕地,平均含量194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