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引种与示范推广
2015—2017年,以泾川县高平镇旱塬区为试验点实施“陇东地区小杂粮名优特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项目。同时在平凉各县区示范点推广种植。
种质资源引进 通过试验引进国内外育种资源材料2493份,其中:高粱种质资源1530份[8]、胡麻种质资源370份、荞麦种质资源122份、育种中间材料374份、谷子种质资源25份、糜子种质资源37份、豌豆11份、芸豆11份、蚕豆5份、扁豆3份、绿豆5份。
优良品种征集与引进 引进和征集地方品种资源118份,其中胡麻品种10个,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2个(陇亚8号、陇亚13);高粱品种20个,筛选出优异品种3个(适宜机播品种平杂10号、酒用品种川糯粱1号、粮饲兼用品种吉杂129);荞麦品种24份,筛选出表现突出的甜荞麦品种2个(平荞7号、定甜荞3号)、苦荞麦品种2个(平荞6号、晋荞麦6号);糜子品种12份,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2个(陇糜10号、雁黍11号);谷子品种15份,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品种2个(金穗谷1号、陇谷13);杂豆类32份(豌豆10份,芸豆11份,蚕豆5份,扁豆3份,绿豆3份),筛选出优良品种7个(定豌8号、中豌6号、品芸2号、龙芸豆15、青蚕14、固扁1号、晋绿豆6号)。通过品种观察和品比试验,共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6类小杂粮品种20个。并初步总结出各项小杂粮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培训与咨询服务 课题组在崆峒区、泾川县、静宁县、崇信县和庄浪县各试验点举办各类小杂粮培训班41期,培训技术人员86名,培训农民技术员2800余人次。同时,免费发放小杂粮种子共计1375千克。
示范推广2015—2017年三年累计在五个示范点17个乡镇269个村2361社68420户推广种植小杂粮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0.37万亩,平均亩增收66.59千克[9]。其中:胡麻示范推广2.99万亩,平均亩产108千克,亩增产21.6千克,增收387.5万元;高粱示范推广3.4万亩,平均亩产612千克,亩增产122.4千克,增收832.32万元;荞麦示范推广0.98万亩,平均亩产133.64千克,亩增产13.36千克,增收31.42万元;糜子示范推广0.6万亩,平均亩产242.8千克,亩增产25.32千克,增收30.38万元;谷子示范推广0.75万亩,平均亩产280.95千克,亩增产24.39千克,增收36.59万元;小杂豆示范推广1.65万亩,平均亩产130千克,亩增产26千克,增收171.6万元。
新技术研发应用 根据陇东地区气候特点及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开展了新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和推广,总结出了膜侧沟播机械化栽培技术和胡麻、高粱、荞麦、糜子、谷子、豌豆、芸豆、蚕豆、扁豆、绿豆高效丰产栽培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2016年9月编撰《黄土高原荞麦实用种植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申请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