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三、胡麻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由王宗胜、陈杰新、岳德成、姜延军、李青梅、史广亮、韩菊红、柳建伟、祁双桂、李幸禄、张素梅、杨丽、刘杰参与完成。

(一)胡麻田病虫草害种类及优势种群调查

经系统调查,胡麻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等3种,其中以白粉病和枯萎病最为严重;昆虫鉴定到种19种,科17类,目2类,其中:以鞘翅目种类最多,有8科12种类,占昆虫总种类的31.6%;半翅目次之,有4科6种,占昆虫总种类的15.8%;鳞翅目和膜翅目均居第3,各有3~4科4种类,分别占昆虫总种类的10.5%。同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均居第4,各有3科3种类,分别占昆虫总种类的10.5%;缨翅目、脉翅目和蜘蛛目种类最少,各有1种类,分别占昆虫总种类的2.6%。天敌、传粉昆虫、害虫分别为9种类、2类和27种类,依次占昆虫总种类的23.7%、5.3%和71.0%,益虫种类与害虫种类之比为1∶2.45。对胡麻形成严重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甘蓝夜蛾、亚麻短纹卷蛾、小长蝽、金龟甲类(蛴螬)、潜叶蝇类、蓟马类、胡麻茎蜂、横纹菜蝽、斑须蝽9种,发生量较大的天敌为七星瓢虫、蜘蛛类、步行甲类3种类。

杂草有25科64种,其中:双子叶杂草24科56种,单子叶杂草1科8种。以菊科最多,为9种,占杂草种类总数的14.1%;禾本科次之,为8种,占12.5%;十字花科居第3,为5种,占7.8%;唇形科和藜科居第4,各为4种,均占6.3%;石竹科、大戟科、紫草科、蓼科、旋花科及豆科居第5,各为3种,均占4.7%;车前科、苋科、茄科、大麻科、锦葵科、马齿苋科、蒺藜科、牻牛儿苗科、堇菜科、木贼科、茜草科、玄参科、罂粟科、毛茛科14科发生种类最少,均为1~2种,各占1.6%~3.1%。发生面广、危害重的杂草主要有打碗花、田旋花、狗尾草、野稷(野糜子)、黎、刺儿菜、苣卖菜、铁苋菜、地锦9种。

(二)胡麻田杂草消长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①平凉胡麻田优势杂草藜和阔叶类杂草从4月5日左右开始陆续出苗,之后随时间推移其密度均呈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单峰消长态势,波动性大,峰值分别出现在胡麻枞形期中期和枞形期中期至终花期;其鲜重均呈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再缓慢增加的单向递增消长态势,波动性大,迅速增加期均在胡麻枞形期中期至现蕾期,之前之后递增速度十分缓慢;其株高均呈持续增加态势,波动性大,5月10日前植株低矮,递增速度缓慢,之后快速递增;其相对高度呈持续较快增加态势,波动性大,胡麻迅速生长期中期以前在40%以下,之后迅速增加;阔叶杂草种类呈先较快增加,后较快减少的单峰消长态势,波动性较大,其中胡麻现蕾期是胡麻田杂草种类最为丰富的时期,胡麻枞形期中期至胡麻快速生长期中期及胡麻盛花期至末花期是胡麻田杂草种类较为丰富时期。可见,胡麻枞形期中期前后,藜及阔叶类杂草苗基本出齐,种类较为丰富,植株较为幼小低矮,对胡麻生长尚未形成明显危害,是有效防除藜等阔叶杂草,确保胡麻产量的关键时期。②胡麻田优势杂草狗尾草从4月15日左右陆续出苗,之后随时间推移其密度呈先迅速增加,后较迅速减少再缓慢增加,最后缓慢减少的大小双峰消长态势,波动性较大,大、小峰值分别出现在胡麻枞形期中期和胡麻末花期;其鲜重量很低且在全观察期内波动性微弱;其株高、相对高度均呈持续增加态势,但在全观察期内植株持续低矮,增加速度缓慢。可见,胡麻枞形期中期前后,狗尾草苗基本出齐,是有效防除的关键时期。③藜的密度、鲜重、株高和相对高度具有递增速度迅速、峰值大等特点,对胡麻产生巨大的营养与空间竞争压力,严重影响了胡麻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平凉市胡麻田重点防控的杂草种类;狗尾草虽属优势杂草种类之一,其密度亦较大,但其鲜重、株高、相对高度等远远低于藜,且易受到胡麻和藜的抑制及干旱环境地胁迫,在胡麻苗期至青熟期均持续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胡麻生长发育影响有限,是多雨年份且以狗尾草为主的胡麻田重点防控杂草种类。

(三)胡麻害虫(天敌)消长动态研究

平凉市旱塬区胡麻田发生的主要害虫有30余种,其中潜叶蝇、金针虫、蛴螬、蓟马、盲虫、蜘蛛类等为优势种。潜叶蝇始发期基本在5月11日,高峰期在5月18日至5月25日,成虫数量峰值达到193.8~196.4头/5复网,被害叶片数峰值达到620.2~1115.6片/20株,5月4日至5月18日和之后的5月25日至7月6日分别为虫口数量迅速上升期和迅速下降期;蓟马基本在6月1日开始发生,高峰期在6月29日至7月6日,虫口数量峰值达到676.2~741.6头/5复网,5月25日至6月29日为迅速上升期,之后稍有下降;金针虫在6月1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虫口密度在0~2.8头/米2之间波动,之后很少发生;蛴螬在全观察期内均有发生,波动幅度1.2~4.4头/米2之间,4月20日至5月25日和6月29日至7月6日2个时间段发生量较大;盲虫始发期在5月18日,之后虫口数量呈持续递增态势,波动幅度在1.6~24.6头/5复网之间;蜘蛛类,5月18日开始发生,之后虫口数量呈持续递增态势,波动幅度在1~21.8头/5复网。

(四)胡麻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筛选试验

平凉市先后引进土壤封闭除草剂18种,2012—2013年对其中的17种进行了盆栽和大田的初步筛选试验,主要以目测的方法评价了17种土壤封闭除草剂对胡麻出苗、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杂草防除效果等,淘汰了11种,初选出相对较好有希望的6种,作为后期终选的参试除草剂。2014年度对初选出的除草剂进行了进一步筛选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42%丁异溴去津悬浮剂、72%异丙甲草胺乳油和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在适当剂量下施用对胡麻田杂草群落、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彻底的防除作用,对胡麻亦无直观的药害表现,是胡麻田除草较为广适的安全高效封闭除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对胡麻田藜等大多数阔叶杂草有较彻底的防除作用,在适当剂量下对胡麻直观药害较轻,是胡麻田防除阔叶类杂草较安全高效的土壤封闭除草剂。

(五)胡麻茎叶类除草剂筛选试验

平凉市先后引进茎叶类除草剂17种,2012—2013年在高平试验场进行了初步的田间筛选,筛选出8种表现较为优良的除草剂进行下一年度的田间筛选试验。2014—2015年在高平试验场分别开展了胡麻田茎叶除草剂种类筛选和施用剂量筛选试验。

筛选结果:二甲·辛酰溴、二甲·溴苯腈和二甲四氯钠盐对胡麻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优良,且对胡麻安全性高,是防除胡麻田阔叶杂草的优良茎叶除草剂;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炔草酯、烯禾啶、烯草酮、精恶唑禾草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7种除草剂在胡麻田施用,对禾本科杂草具有优良的防除效果,但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极易引起其严重发生,从而对胡麻生存空间及营养供给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引起胡麻主要农艺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变劣,导致胡麻减产严重,因此这7种除草剂不宜在以藜等阔叶杂草大量发生的胡麻田施用,但可在以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胡麻田应用或与阔叶杂草除草剂混合后应用于胡麻田。

胡麻田茎叶除草剂施用剂量筛选结果:400克/升二甲·溴苯腈乳油、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6%二甲四氯钠盐可溶粉剂是胡麻田优良的阔叶杂草基叶除草剂,控草效果均随施用剂量的增加呈“先递增后递减”的态势,对胡麻产量影响最小、增收效果最好且能确保除草效果的施用剂量分别为75~100毫升/亩、80毫升/亩和90克/亩。精喹禾灵乳油是胡麻田优良的禾本科杂草茎叶除草剂,确保其除草效果的施用剂量为40毫升/亩,但在藜等阔叶杂草严重发生的胡麻田应用效果较差,建议在以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占绝对优势的胡麻田施用或与阔叶杂草除草剂混合施用。

(六)胡麻白粉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3—2015年对胡麻白粉病防控技术进行研究,筛选出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及时喷施40%氟硅唑(福星)乳油(7.5克/亩),可有效控制白粉病危害,较空白对照增产7.43%。

2015年以来,平凉综合试验站先后在静宁、庄浪、崆峒、泾川、灵台、崇信6县(区)19乡镇19村建立示范点21个,累计示范推广胡麻田白粉病高效防治技术3.61万亩,其中示范0.65万亩,辐射推广2.96万亩,投放40%氟硅唑(福星)乳油2000瓶。由于2016年以来平凉地区气候变化,每年自6月中旬连续阴雨天气,胡麻白粉病发生较早,对胡麻产量影响较大,白粉病防治需求面积越来越大。

(七)胡麻田杂草安全高效无人机喷防技术研究

自2016年,平凉综合试验站联合植保所持续开展无人机喷防技术研究。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辛酰溴苯腈(有效成分含量25%)50毫升/亩+精喹禾灵30毫升/亩+迈飞15毫升/亩+水2升/亩配方,对藜等阔叶杂草防效达到90%以上,鲜重防效达到95%以上,对狗尾巴草等和本科杂草株防效达到85%以上,鲜重防效达到88%以上;辛酰溴苯腈(有效成分含量25%)50毫升/亩+迈飞15毫升/亩+水2升/亩配方,对藜等阔叶杂草防效达到90%以上,鲜重防效达到95%以上。该技术能够有效节约农药40%~50%,节水90%,亩节约成本180元左右,是实现农药零增长、农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目前该技术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农户与无人机公司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2015年以来,综合试验站先后在静宁、庄浪、崆峒、泾川、灵台、崇信6县(区)19乡镇46村建立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点93个,累计示范推广胡麻田除草剂精准高效施用技术91万亩,其中示范人工喷防2.15万亩,无人机喷防3.45万亩,辐射推广人防面积73万亩,机防面积18万亩,总增收节支15620万元。其中:人工防控示范区胡麻田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9.6%和85.33%,辐射推广区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3.42%和81.67%。经济效益核算结果表明,技术示范推广区胡麻产量较人工除草增加6.9千克/亩,总增产503.7万千克,新增总产值3022万元,节省用工5840万元,增收节支8862万元;无人机喷防示范区杂草株防效达到90%以上,鲜重防效达到95%以上,节约农药40%~50%,节水90%,大幅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亩节约成本180~210元,产量较人工除草增加18.1千克/亩,总增产1458万千克,新增总产值3258万元,节省用工3500万元,增收节支6758万元,经济、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