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现代话语中的健康
最初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当时的人们发现目前使用的各类词汇不足以表达新来学问的意涵,需要引用、创造新的词汇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以及与他人交流时具有统一的规范。于是诸如“健康”“生理学”“肱骨”“细胞”“内稳态”等表达现代科学内容的新词汇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对“健康”一词所指事情的认识也变得更加明确,《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从中可以理解我们的身体各组织器官能正常而协调地运转是健康的基础,进而使机体维持内在动态平衡成为可能,此时人的主观感受必然无任何不适或痛苦。直到现代,在《汉语大词典》中才有“健康”,意思相近于“康健”,但此时现代汉语中已经融汇了现代的思想,其句法在一定程度上的欧化以及大量外来语的使用可以证实这一点。
中文百科对健康的论述是分层次进行的,如“健康是活生物体的功能或代谢效率水平”。毫无疑问,机体各种功能活动表现均基于高效率代谢水平,代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功能活动。严格地说,代谢乃是功能活动的底层概念,如果代谢顺畅,那么功能活动必然不会有阻滞,但如果功能活动不甚理想,那么说明代谢不顺,至少其代偿有问题。中文百科又说“在人类中,这是个人或社区在面对身体、精神或社会挑战时适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此时健康的概念开始超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在生物学意义的个体,而提高到以独立的个体为单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作用甚至挑战,进而要做出合乎理性的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1948年的宣言中,从广义上将健康定义为“一种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幸福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状态”。该定义已引起争议,特别是由于其缺乏操作方法以及使用“完全”一词而引起的问题。以上所述缺乏系统性,但基本说出了以往人们对健康的基本看法。这些论述并非凭空而起,而是有其长期发展的路径。
无论如何,健康的事实并不是我们随意进行的概念推导,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身体、内心里和人与人的互动间发生的,正是那些称之为“健康”的种种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健康,何谈安身立命?生命很可贵,虽然健康不及生与死对人们内心的冲击巨大,但恐怕人们关心自己健康的程度和频率比起考虑生死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健康地生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无论何种身份地位,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健康。人们在年轻时或许或多或少地关注过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于健康的忧虑往往一闪而过,却把眼光放在更为具体的事情上,例如去追求立德、立功和立言,反而到了中老年之后才真正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
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改变,我们对健康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升级,这种升级不仅体现在广度上,也体现在深度上。正如本书前文所述,如果我不知道不健康,那么我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我知道健康,那么我是不健康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开始或者长时间注意身体上某一部位发生的事情,大概率在身体的相应部位上就有问题出现。对于大部分男性朋友来说,他们年轻时,从不关心自己排尿的问题,更不关心何谓前列腺及其功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有一天特别关心和前列腺有关的知识时,他有可能遇到了排尿困难,其前列腺肥大是不可避免的了。他也会时常想如果排尿通畅那该多好,也为此,他会去看医生,东奔西跑,想尽办法解决这个令人不快的事,无论如何,这一健康的问题会使他常常烦恼不已。
因此,“健康”一词并不像实现“理想”、坚持“信念”、推动“工作”等词眼离我们的生活那么遥远,它每时每刻都在评估我们身体的状态。健康的内涵极其宽泛,内容极其繁多。“健康”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十分丰富,只不过使用“健康”一词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理解程度深浅不同,判断健康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具体来说,有人只感到身体某处有病痛就认为是不健康的,而有些人觉得精神层面出现问题是不健康的,还有人觉得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是不健康的,更有人认为道德败坏是不健康的,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上述问题也可能会叠加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