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与健康

07 慢性疼痛与健康

7.1 慢性疼痛——无奈的怪圈

7.2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

7.3 疼痛机理探索回顾

7.4 引发慢慢疼痛的应激

7.5 时间的对称与非对称的矛盾

7.6 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

信息是不确定的解。

——克劳德·香农

讨论非线性科学,就类似于讨论无大象的动物学。

——约翰·冯·诺依曼

统计,我国慢性疼痛者人数已超过1个亿,占总人口的7%,这对于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来说已经不是很低的数字了。慢性疼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加重整个社会的负担,已经受到各方关注。关于慢性疼痛,我们总会听到周围的人们说他身体某个地方疼痛,但很奇怪的是他们也不着急去治疗这些疼痛以绝后患,甚至不知道如何对付它。不管是对就这1亿人,还是更为广泛的人群来说,人们论说的慢性疼痛十分宽泛,所说的疼痛广泛分布在全身各处,几乎无处不在。但是,这时的慢性疼痛是一个很模糊的词汇,我们对它也缺少感同身受,总觉得慢性疼痛似乎与自己无关或者眼下这事离自己还很远。但就每一个个体说来,慢性疼痛对于饱受疼痛困扰的人是一个明确的存在。身体有一处或者几处伤痛,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可使人虚弱甚至致残。

慢性疼痛的压力会对大脑和认知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每年严重的慢性背痛导致大脑皮质的灰质减少1.3cm3,最大的减少出现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1]。但是,人们对慢性疼痛存有普遍的心理预期,那就是只要不危及生命,不影响到基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稍作努力就能克服,人们对待它的策略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忍则忍,并且观察其在自己身体的发展,等待它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如此态度可能引来更大的问题,似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事实并非如此。

本文采用慢性疼痛者一词来指称长期遭受身体存在给人以异常的、不愉快的甚至疼痛感受并一直遭受它们的困扰且始终注意那些疼痛部位的人,以区分临床上已经诊断的慢性疼痛患者。我们的描述符合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将疼痛看作“由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或用这种损伤来描述”[2]的标准,甚至符合《生理学》标准教科书里的“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性体验,而引起痛觉的组织损伤可为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或可被叙述的”论述[3]。由于研究兴趣使然,我们只重视慢性疼痛者而忽略慢性疼痛患者概念的严格分类和界定。理由是,本书中假定慢性疼痛者中包含了慢性疼痛患者。如此描述的目的旨在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谈论慢性疼痛现象。在研究中,我们尽可能避免重复讨论临床上已经成为定论的慢性疼痛及其表现,其病因、机制及其治疗,但适当关注其最为基础性的研究,注意将其纳入并作为我们研究的正确且可接受的经验性基础。我们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谈论慢性疼痛,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