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健康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

4.1.2 健康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最为在意的就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也知道不管是从自身的生物存在,还是内心的感受上来说和谐共赢都是上上之策,并且每时每刻都在评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在某种自然存在为参照系存在的情况下,各方采取互惠互利策略的结果。如果没有自然参照,就无从谈起那些事情对任何一方有利与否。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始终履行某一种心理契约。虽然不同于普通契约只在某种特殊场合合理有效,心理契约没有白纸黑字,不去明确记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心理契约却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人与自然之间、与他人之间抑或自我之间都存在心理契约,其表现形式是要么接纳,要么排斥。

一个人要么与他人同心同德,这样人们必然合作共赢,才有前途,此时,人在、情在、利益更在;要么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利益共享,这种关系,只能说勉强过得去,此时人在、情不在、利益在;要么失去合作的基础而离心离德,最后一拍两散,此时人不在、情也不在、利益更不在了,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在行为表现上人们之间要么投桃报李,互惠互利;要么不偏不倚,看似秉公无私,但是人只要有自我,大公无私是永远做不到的,他看事情解决问题必定要站在某一立场上,而这个立场正是他自己的却绝不是普遍的;要么以牙还牙,互相拆台,头破血流,各奔东西。无论如何,我们始终处在人际关系的漩涡之中随波逐流,你争我夺,不能自已。哪怕是看似利他的行为,其最终目的还是会落到那些自私的基因上,即为了延续自己的存在而为之。

而这种推知正如下面要言说的基于人与自己的对话之上。实践证明,我们越清楚明白地认识自己,人际互动越顺畅,其人格越独立。也许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中石碑上所写的“认识你自己”的意义,不止于认识自己,更在于一个人与同类互动,甚至在险恶的环境中讨生存时更为得心应手之上吧。因此,不管是何人,要认识自己,心智一定要对自身进行反观活动,但是这种反观活动同人与自然互动、人与人互动来说,其不确定性成分更大、更复杂。如果说,认识我们的心智与物的关系能够满足事实判断的要求,那么洞察心智与心智的关系则多立足于价值判断,这种心智与心智的关系只能在同一个机体中才能建立起来,也就是人的自我与自己的对话。

如果说人与自然,有时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体用事实判断来体现,那么人与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大体以价值判断来维系。对于一个人来说,将一种关系理解得越细致入微,说明得越明晰,碰到的事体越大。记得当年笔者无意间摸到自己头颈右侧肿大的淋巴,对于笔者来说,这个淋巴的肿大就是事实判断。我们摸到这块淋巴的大小、高低只是表示量的尺度,而从这个事实判断引申出来的意义对于本人的健康来说十分重大,稍许具备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此时笔者的健康出现了重大问题,或者说我们所摸到的淋巴的有无、好坏可是质的判断。就这样,人与自己的对话重新开始,语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只有在人类这里,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概念背后具有完整的意义,不管这个概念所代表的是某一个具体事物,还是又一个抽象的概念,概念本身成为代表某一类事物的符号,那些概念又层层叠加、卷积形成更大的符号体系,供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