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心智与身体和环境的互动

3.2 心智与身体和环境的互动

到此为止,我们用了很多的篇幅才把心智、身体和环境区分开来。虽然上面的论述还略显粗糙,但这种分类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健康以及健康问题的讨论中,分清心智、身体和环境等于解决了一小半问题。因为作为心智和环境之间连接纽带的身体,既有物质结构的特性,也有精神功能的表现,对心智和环境的连接起到关键性作用。一言以蔽之,没有身体这一环节,环境中物质的特性无法升华为心智中的概念。反过来亦然,没有身体这一环节,心智中所产生的思想无法成为行动。那么,一定要让环境中物质的特性进入到内心,或者一定要将内心的冲动付诸行动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探索健康的道路上,这些过程必须要完整,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这些只是开始,在后续的讨论中还要进一步延伸,如健康观念何以产生。健康观念自然是在人内心中产生的,是人类对自身健康状态的一种反观,甚至可以推广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例如,探究为什么健康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呈现,这就离不开与身体结构和状态相关联的各种事物。当然,也有必要讨论身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必然牵涉到机体的解剖和生理知识,进而提出促进健康的各种方法。在后面的各章节里,我们将要提出促进健康为什么不能一夜之间完成,而是要一步一步地进行,就像健康问题也不是一夜之间出现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将引入一个大家都不太在意但处处存在的现象,即微小变化的概念,其实它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某一事情的渐次变化。所以,根据以上所述心智、身体和环境的区分,以及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健康和健康问题才有可能清楚明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健康似乎涵盖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的内容,即从我们的认识能力到行为的各个环节中,不管是内心的活动还是行动方面的表现都有着深刻的含义,不管它们是以什么形式或内容存在的,都寓于心智、身体之中。那些越是复杂且本质的东西,越被隐藏得很深,越是表面的东西越会得到强化,亦即那些代表着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用理性去分析才能理解其意义,这在以身体为载体的各种探索中经常能看到。例如我们乘电梯随着它上升或者下降时,我们的膝关节处弯曲并且全身重量都压到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拉身体下降;当电梯上升停止或者开始下降时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伸展提踵,似乎又有一股力量将身体向上提起。

毫无疑问,物体做上下直线加速运动时在重力加速度上出现加速度的增减效果。物体做低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增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前庭器官十分发达的人做同样的运动时差异会变得明显,这仅仅是因为前庭膜迷路中存在感受加速运动的毛细胞,并且给人以明确的主观体验。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加速运动时人体表现出来的。如果将加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出现运动病,晕车、晕船和晕机是其具体表现。

在我们的认知里,那些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被折叠或者卷积到前庭功能的相关知识里了。可是,探讨健康以及健康问题时,上面所述知识已成为底层的内容,在其上建立的各种见解混杂了谬误和知识,它们都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供我们分析,且这些符号背后就有折叠或者卷积的内容,因此,我们了解那些折叠或者卷积的内容越多,会离事情的本质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