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健康的屏障的完整性

5.4 健康的屏障的完整性

我们在论述健康时一直在坚持将环境、身体和心智分开的原则,并且在前文中已经讨论了环境因素如何通过身体作用到心智,以及心智因素如何通过身体与环境互动,这是符合辩证法思想的。但一直没有清楚明白地谈论身体作为中间承上启下的部分,为健康观念的形成和促进健康的行为提供何种条件,以及环境中的各种物质与身体之间的界限,甚至以什么作为界限。这里,我们所指的环境就是物质世界的总称,是我们身外的所有事物。依据这种思绪,要讨论环境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必然涉及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和身体之间何以出现区分,既然说到区分,就会出现身体的延展,更要看到那些延展的结束,那意味着身体有轮廓了。这样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在形成那个轮廓的最前沿,似乎应该有个结构使身体的延展得到限制,甚至类似结构在体内诸多独立部门中广泛存在,使得那些部门区别于其他结构。

宇宙中没有绝对封闭的系统,任何自认为是系统的存在或多或少地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其他系统保持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不论这个系统是处在一个大的系统中,还是与其他系统并行存在,否则这个系统就迟早会消亡,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规定的。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的人体也一样,虽然我们称人体是独立于其他东西的存在,但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一体的,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人体的角度上说,不管是人的整体,还是其各系统及各组织甚至细胞以及细胞的亚结构,都有其自身与其他结构相区别的界限,并且在此界限处必然存在一些结构将它们相互分开、相互区别。人们总体上称那些结构为屏障或各种膜结构,而所谓的屏障就是阻止或阻碍运动或动作的自然形态或结构,其存在对维持生命的结构和功能意义十分重大。具体说来,我们的皮肤、血脑屏障、细胞膜、核膜和线粒体膜等都对各自的结构起着屏障作用,对生命的产生、发展、延续和健康的维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体都必须建立选择性屏障,屏蔽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其身体毫无节制地流动,以抵制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过程,以保持其身份有别于其他结构,强化其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边界。熵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一个系统的熵越高,其混乱程度越高,失序程度也越严重,越有可能导致该系统的最终热寂,如果是人体,势必失去生命,其轮廓瓦解也是迟早的事情。不难看出,自然界的运行机制与有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正好相反。前者取长补短,其熵趋于增加,而后者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其熵趋于减少,其结果是自然中的事物越来越无序,趋于平均而失去活力。但每个生物体的生存由于高度组织化,不仅单个个体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种群也会繁荣起来。前者因无屏障之故,而后者正因屏障所赐。由此可见,有序和无序也会引出另一种悖论来。从热力学角度看,人体虽然被各种屏障严密地包围着,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持自身稳态,甚至在更为苛刻的条件下被视为封闭系统,但人体更是一个开放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甚至与开放系统一般无二。因此,人体可通过各种渠道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并随着进入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涨落,其熵发生改变。同时,已经产生的熵通过代谢废物和热量传导给相关部门,又使相应部位的代谢发生改变。当机体处于稳态时,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进出速率基本相等,机体熵也处于基本的动态稳定状态。此时,人体与生存有关的有序结构和功能通常被认为是低熵水平的同义词,目前认为可以通过导出过量的熵来解决新陈代谢问题,以期维持生命。这些都是由于体内各部门保有各自的屏障才能出现熵降低甚或溶质在细胞内的区室化。

接下来将重点讨论身体各屏障的作用。假如机体中的各类结构没有能确保其界限的生物内在屏障,任何细胞和亚细胞以及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区隔都不存在或者不会起作用,更谈不上允许建立重要的电生理和化学梯度,且无助于各种物质如气体和溶液的交换,又无法启动补充代谢的回路,以及无法完成各单元之间的通信和协调,也不能将代谢废物排出细胞外,或者送出特定组织外、系统外甚至体外,那么最终导致整体的瓦解。我们通过讨论整体的即皮肤、肠胃以及呼吸道等外界的屏障,血脑屏障等内部屏障,以及细胞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膜等细胞器水平的屏障,并引出数量有限的代表性例子,说明各种屏障的完整性对维持身体轮廓和健康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谈论健康,很大程度上是在谈论各种屏障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