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从简单算法到生存算法

2.4.1 从简单算法到生存算法

我们生活在算法的海洋中。一说到算法,有人可能觉得必须计算才行,如1加1等于2才是计算,得出2的加法规则就是算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侧两内角和小于两个直角,则两直线作延长时在此侧会相交”。这些可以说是关于算法最准确的例子了,其实在生活中算法比比皆是。假如有一只小猫,它突然发现客厅的盘子里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此时的小猫正要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可是,它突然发现盘子旁有主人的大黄狗眯起双眼,似睡非睡地躺着,有可能在房间的哪个角落里主人那对狡猾的眼睛也在注视这里的一切。这一突如其来的发现使小猫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它开始在心里盘算: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把小鱼抢到口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此时的大黄狗是真的睡觉还是假的?我刚跑到盘子边时它是否会起来攻击我?如果我采用偷袭办法胜算有多大?再摸一摸肚子,如果我现在是饥肠辘辘,饿得两眼发直,那就只能犯这个险了;如果只是满足一下对小鱼的一种热情和展示一下腿脚的利索,那么这个买卖就不划算了;虽然同在主人屋檐下生活,但大黄狗对主人的忠诚,对我的严厉,那横扫过来的笨重的老辣腿脚的滋味是尝过的,能避免就避免吧。各种算法在小猫脑海中一个接一个,结果是它有可能一跃而起,或者悻悻地走开。

很显然,从称名数据至等比数据的发展是从模糊到具体的过渡,是符合人心理的系统发展规律的,可是其规则越发严格,其实用性越发不如从前了。我们对待他物和自身时,算法运行大体相同。有一位身高为1.80m、体重为90kg的壮汉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不会只是端详他,心里想着且嘴里说他是否有1.84m或1.79m、94kg或87kg,你可能会在心里想这伙计很壮!这两组数据形式上不同,前者涉及的具体数据将概念的外延划分得十分精当,而后者的“这伙计很健壮!”这一描述则使概念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

生活中,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自动调节自身的行为,可能无意识调节的质和量优于有意识调节的质和量。在寒冷的冬季,从温暖如春的家里外出步行至公交车站等车时我们最清楚自己必须添衣保暖。这看似简单到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隐含着诸多算法的自动运行。首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对寒冷的反应就是其主要参考依据,再者就是自身生活阅历等,我们总是将自己的行为校正到让自己感到刚刚舒服为止,如果调整的结果还不符合舒服原则,则继续调整,以此递推,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