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对健康现状的认知
在论及健康和健康问题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涉及这样的描述:“如果我不知道不健康,则我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我知道健康,则我是不健康的。”这一看似直观上的悖论形式主要出现在我们放弃物理性机体的客观实在性的界定而追求语言描述的边界方面。在这一描述中我们或多或少地注意到语言描述给我们的冲击作用,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当下我们自己身体的具体状况,即便是以内省的方式感知机体的状况。虽然如此,这种看法对我们所言说的健康以及健康问题的解决本身无甚影响。
在物理世界和生命现象中类似的悖论随处可见,例如众所周知的麦克斯韦方程和经典力学伽利略变换之间的矛盾以及在生理学研究中进行视野检查时盲点的存在。后者的标准解释为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穿过视网膜形成视神经乳头,此处鲜有光感受细胞,落在乳头部分的光线无法被感受而成为视野中的盲点。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注意到物像落在盲点时我们是否看见东西并觉得自己的视野是否有缺损,甚至有人在头部受到严重的外伤时亦如此。从事视觉生理学研究的人明白,我们平时用双眼视物时一侧眼睛视野中的盲点,可被对侧眼睛的视野所补偿,抑或用单眼视物时通过不时更换前方被视物,使眼球不停地转动,而用同侧眼睛的视野补偿该眼的盲点。因此,我们并不感到视野生来就有盲点,也不知道我们居然面对着两个无底深洞,它们形同锥形且离眼球近处范围小、离眼球远处范围大,以至于我们的视觉系统不停地查漏补缺。但这种悖论的解决无疑是生物学向前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论足以说明这一点。
我们不仅在生物学方面,而且从认知角度上,都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有关健康的问题。前者涉及感知体内外世界信息的物质基础——反射弧,而后者是基于前者所发挥出的人异于其他生物而称其为人的功能活动。正像“无感性的理性则空,无理性的感性则盲”那样,无反射弧参与的对体内外世界的反映是毫无根据的,同时没有认知活动的对体内外世界的反应是盲目的,两者一体两面,反射弧为式,认知为能,无无式之能,亦无无能之式,式能为道[3],强言健康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