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简单类比
在常规医学检验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对血常规计数的意义并不陌生,尤其是对白细胞。看来,白细胞计数与炎症的关系和反射弧与认知的关系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中诸如“反射弧”和“认知”的概念过于抽象,而前者中的“白细胞”和“炎症”虽然好理解,但不是人人都乐意在这点上下功夫去思考。我们已经认识到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反应,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那是生命机体活组织共同的特性。在平时健康体检中,我们常常看到在血常规检查单上有白细胞测定的内容,并且在没有预先知道被检查者患有与白细胞有关的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如果血常规检查中发现白细胞总数超出正常值范围,大多数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认为此时被查者身体某部分可能有炎症,即我们掌握了生命有机体有炎症反应时白细胞数增加以利于康复这一特性来认识这一现象。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够直接测量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但无法直接量化炎症。因为作为一种防御反应,炎症只是一类存在,其最简单的认识方法就是以计数血中的白细胞来间接地认识炎症,此时的白细胞数是作为炎症的指标,而不是炎症本身。
反射弧的结构似乎深入人心,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容置疑。如果说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那么反射弧是生物体,尤其是人的认知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活动离不开感觉、知觉、注意、意识、记忆和思维等,这些心理过程均是以反射弧为最小单位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各类反射弧的各种各样的链接时出现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反射弧的认识只停留在信息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上依次地流动,并且简单地认为从信息输入到效应器工作就是一个功能活动完成的开放的过程。尤以肌肉的收缩为典型例子来理解,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机体接受刺激到肌肉收缩被认为是反射弧活动的完成。至此可以看出,炎症反应和以反射弧为基础的认知活动至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生命系统的有效活动是以结构闭合的功能封闭性为基础的,任何一种非闭合的系统终将导致其活动的失效并使系统瓦解,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其最基本的例证,而刺激信息在反射弧上扩布是其典型的形式。
白细胞数与炎症反应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即炎症为潜白细胞数显著特征下的反映,它们各有各的运行机制,也有它们各自的反馈调节环路。在这里不谈炎症反应自身的调节行为,只在白细胞数调节时我们能看到,众所周知的白细胞数的调控是以体液调节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为主的。正因此,其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像神经调节那么立竿见影、效果明显,常给人一种开放系统的感觉。而神经系统的情况就不同了,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作用于感受器,使反射弧的活动成为封闭的,它是以神经冲动的闭合形式和递质作用的闭合形式的双重形式完成的,此时我们反映体内外世界时主观上是自主的,改造体内外世界时是主动的,这与炎症反应的被动形式是有所不同的,但两者皆为有结构才有功能,前者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而后者则基于白细胞计数才能让我们认识它。从以上所举两个关系实例能看到它们有其公因子,即“式”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