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健康信念

2.5 健康信念

信念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无论有没有经验证据来证明这件事情的确定性,人的内心总是坚信其真实性。它又是一种态度的心理表征,因而积极导向于某事真实的可能性。有时候信念几乎接近于信仰,因而并不需要积极的内省和谨慎,尽管此类素养是现代人所具备的。我们从不考虑每天早上太阳是否会升起,更不担心明天自己的健康状况会出现问题。由于信念是世俗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它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人的身体如何拥有信念?”在认识论中,人们使用信念一词来指代个人的与真假思想和概念相关的态度。

信念和观念有些许不同,观念是一个时间段里对某事物的认识,人们因为曾经经历了某些事情或者自己的身体发生事情的自洽而相信这件事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用以往的观念去判断这件事情是不对的,那么人们就会开始怀疑这件事情。所以会导致曾经的确信现在变得不那么相信或者相反,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之下,信念更为持久,力量更为强大,而观念虽然比感知更具有个人色彩,但总是摆脱不了变动不居的命运,虽然它很灵活。

在健康领域,视健康乃是身体没有疼痛或者疾病是关于健康的一种观念水平;内心平静,心理健康又是一种观念水平;人际交往良好又是一种观念水平;而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又何尝不是健康观念的一个水平呢?并且这些水平随着尺度的变化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如果我们把健康观念推向更高的水平,就会说健康是心灵的自足和完满状态,使得这个集合变得更加宏大起来,而这些集合体是否具有能动性或者它是否是一个参照系,有必要进一步说明。具体地说,如果健康观念具有能动性,在每次行动中,它可以是经过一次次的关于健康以及健康问题的经验形成的,它可以日积月累地逐渐完善起来,并且不可避免地通过意图等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健康观念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如果它是一个参照系,我们的心理活动均依据它而不断调整身体的外部活动,此时将健康观念说成健康信念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