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描述健康特征的基本立足点

5.3 描述健康特征的基本立足点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健康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所包含的诸多内容。不难看到,古往今来,人们对待健康的顺序是先类比,再联想,进而定点发现,而后综合考虑,想出对策,实际操作。也就是说,起初人们所说的健康像一缕青烟,先从寰宇深处吹入人们心中,健康似乎与人们身边的事物有某种联系,使他们的机体获得灵气,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身体的精力受到减损时,必然寻找其原因。此时,各器官、组织的变化进入注意的范围,甚至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飞跃,要探索的范围逐渐变小。时至今日,我们已将一些疾病定位到某些基因上,这一领域的典型就是将遗传性乳腺癌一卵巢癌易感性基因定位在18q12-23上[14]。如今,人们都知道,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后再探索那些有问题部位行为的综合反应,提出健康的模型,验证其合理性,进而改进,最终达到治病救人、实现健康的目的。我们希望顺着既有的思绪能够曲径通幽,达到认识它们的细节,在已有的点滴知识的基础上能串联出健康的生物学特征应该有的模样。

与我们在前面第一部分中从环境、身体和心智的角度探讨健康观念不同,在这部分中,我们尝试识别并对健康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特别是揭示分子和细胞特征时,可能要得出健康并非单纯作为身体有疾病的反面,如癌症作为部分与年龄无关的典型疾病,或者健康作为老龄化的反面又可作为不可阻挡的时间依赖过程的反面的结果。这样,我们必须使用以与往常根本不同的方式思考健康以及与健康相关联的生物学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健康的表现在于身体的整体功能上,亦即身体作为自组织的结构和发挥那些结构所隐含的功能,正好让内心感受到惬意,因此,健康并不局限于特定类别的诸如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分子等的表现;又诸如细胞核、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及细胞骨架等细胞器;还有细胞类型,例如实质细胞、辅助和/或基质细胞和炎性和/或免疫细胞;以及除了构成器官最小功能单位的细胞结构之外的诸如肠中的绒毛和隐窝、肝小叶、胰腺腺泡、胰岛、甲状腺滤泡和肾脏中的肾单位等;再者,在机体解剖学范围内的整个器官、系统,例如心血管或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又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或由机体整合宿主和肠道微生物群的状态等都不足以表达整体的健康。而健康则是自组织的标志,甚至有时候与生命体征关联在一起,反映了整体的一系列动态特征,这些特征在上述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均保持疾病和虚弱之前的不稳定平衡[15]

在过去十几年间,人们发现与健康有关的诸多因素,发表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论文,其中描述了癌症表现和衰老的特征,总结了恶性细胞的特性以及它们与非恶性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16][17],还解释了生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途径。老龄化或者衰老是指人体逐渐丧失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完整性,导致身体诸多功能受损和死亡易感性的增加。这种恶化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衰老研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发现衰老的速度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进化中保守的遗传途径和生化过程的控制[18]。以上提及牵涉健康的一些内容,例如癌症和老龄化,似乎还是给人一种与真正的健康格格不入的状态,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在身体上能测量的标志都可以通过有效改善健康的干预措施得到充分维持。这种遗憾是由健康的不完整感之间深远的相互联系所缓解的,表示对某个特定测量指标的实验性复原可能会影响其他指标的波动。与我们以往所做的各种测量和探索性工作相似,我们感到健康的生物学特征不仅仅是机体精力或者活力的指标,而是它们因果地参与各种稳态的维护。因此,我们也沿用López-Otín C和Kroemer G的建议,将每个健康标志均理想地看作满足以下条件,即我们所探讨的健康生物学特征应与健康状态相关;其实验时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扰动应具有很大的致病性;其实验时的医学维护或者各种促进健康的活动具有广泛的意义[19],预先设定以上这些标准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