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嗅觉

2.1.4 嗅觉

关于嗅味和空间等诸感觉,如果真的要细究起来,这些感受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过的人都知道,那里常备一种叫作氨的试剂,此物平时以液态保存,少量散发到空气中的部分就有呛人的气味,为氨气。只要做过化学实验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吸入很少量的氨气,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也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会使人呼吸困难、天旋地转、满脸通红。事实上,氨和3-甲基吲哚的混合气体常围绕着我们,总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并且无法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除掉。我们都知道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天然花油中,它们香气宜人,使人神清气爽。

前面所说的氨和3-甲基吲哚的混合气体存在于人们的粪便之中,当它们的浓度很高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扩散力强而持久。然而,如果它们是高度稀释的,即溶液的浓度很低时就会有香味,可以作为香料使用,这又让我们匪夷所思,只是浓度的区别,其作用却大相径庭。那些带有3-甲基吲哚的挥发性混合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最上端的淡黄色嗅上皮细胞后,我们就要为这个令人不愉快的粪臭味而蹙眉屏息,唯恐躲之不及,但是这个粪臭味的生物学意义却十分明显。谁愿意整天与粪便为伍呢?正是那些粪臭味对我们人类才有意义。如果说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废弃物真的没有令人讨厌的气味,我们岂不是真的在粪便的环绕之下也不知呢,还是让它们每时每刻提醒我们它们在那里,多加注意为好,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有一点是很明显的,人类嗅觉机构高度特化,都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和包曼细胞腺组成,嗅细胞有很长且纤细的树突,末端膨大成终扣样结构,其上有10~12根纤毛,这些纤毛是嗅细胞树突膜上的无髓鞘的突起,其直径为1~2μm,被漂浮在其上的嗅上皮黏液包围,并且那些纤毛在黏液中缓慢摆动,但是它们的摆动是不同步的[5]

研究发现,产生嗅觉的适宜刺激几乎都是有机化合物,自然界中能够引起嗅觉的有气味的物质多达两万多余种,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左右。从春天到冬天,我们闻到的气味也各具特色,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无意之间碾死一只小虫子,若它刚巧是一只半翅目昆虫,通常,它体内都有叫作椿香的挥发性物质,这时我们有可能闻到一种椿香,这种气味既不那么令人讨厌,也不那么让人舒服。有很多芳香气体的分子皆是由碳骨架组合成的环状结构,这是通过实验观察、理性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很显然,在所有的嗅觉中我们并不能直接得出气味与其分子结构之间关系的结论,哪怕我们是很熟练的化学家。可是,但凡对人体不利的东西总会被我们的体验归为不够美妙的刺激,具体到它们是否让我们疼痛或者其气味令人不爽,而美与不美纯属主观的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