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算法与健康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但是意欲解释身体发生的事情总要通过感官进行。感官送达的信息照亮意识的相应部分,可粗略地认为那就是现象。当我们研究自己的身体时,并不是想观察哪里就看到哪里,且那里的变化就是我们要知道的,而是那些部位的信息进入意识后形成的现象,哪怕是些微小不明显的线索。照此看来,我们从来没看到我们的健康究竟位于身体的何处,或者这一状态是从身体的何处生发出来的,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健康状态时的那种感觉,不是非健康表现。这些健康的感觉虽然来自身体的某些部位,但还是在理性里才得以阐释。也就是说,我们关于健康的认识并不产生于身体的具体哪个部位,而是在头脑中以感觉、表象、知觉、意识和意志活动的形式被认知的。若说这种状态产生于头脑中,未免有些武断,似乎说它形成于身体的整体中更确切些。
我们的身体虽然属于自己,但与放在书桌上的仙人掌一样,人类对它的认识并不完整。我们可以认识到,此仙人掌不是彼仙人掌中的一员,但它的确是仙人掌中的一种,这是用分类学眼光看到的;也可以对它进行解剖,认识其组织、分析其细胞的特性,这属于形态结构分析范畴;又可以将它某一部位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研究其功能,这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这种认识总是依赖于仙人掌的那些现象,如同让理性去处理才能认识它一样,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遵循同样的路径,即用逻辑中的存在找出存在中的逻辑,又用存在自身的逻辑来充分说明逻辑的正当性,因为一切精神现象也属于自然现象。健康有时候从容大方地将它所有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有时候它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深藏其面目。因为时至今日,我们身体的发展和精神的发展是无法平行的,虽然身体存在的逻辑能够充分说明健康的逻辑,但健康的逻辑不能深入人心时,上述情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就需要算法来规范我们感受健康的过程。
现在,乍一看起来,我们将问题简化到感觉上,但仔细推敲后却发现又把问题复杂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章可循的,其基本原则就是“从最少数的假设和公理出发,用逻辑演绎方法解释最大量的经验事实”。到目前为止,算法逻辑中比较有效的包括归纳问题的符号学派、大脑学习的联结学派、自然学习算法的进化学派、举例枚举的类推学派和统计决策的贝叶斯学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