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经验的重要性

4.4.3 经验的重要性

试以我们几乎熟视无睹的物的恒常性为例。五分钟前某人跟张三交谈,现在张三离开他,走出五百米远。某人看到那么远的眼、耳、鼻子无法辨认的人,他还是认为那人就是张三,因为张三整体的细节在他脑里。物本身在运动或观察者运动时它的大小和细节不变,这是对知觉的物理的概括。推而广之,我们对于来自身体诸多感觉的知觉都有类似的体验或印象,五分钟前的身体轻灵、心情愉快、成为亲朋好友的中心的张三现在依旧是那样,抑或五分钟前的身体某处疼痛难忍,由此引起的暴躁的心情以及对他人的刻薄的张三,依旧是那样。前者希望继续保持那种完满的状态,而后者极力改变不利的局面。此种情形下我们并未深究那些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因为我们从来就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是从经验开始的,但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知识并非全部来源于经验。因为很可能,我们对健康或者健康问题的经验知识,也是由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印象所接受的东西和我们固有的知识能力从自己本身拿来的东西的一个复合物,在这里感官印象只是对我们固有的知识能力的一种诱因。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或者在相继的时间里,我们的感官受到对象的刺激,它们一方面引起表象,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知性活动运作起来对那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连接或分开,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素材加工成为经验的对象知识[10],其中,那个固有的知识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可能决定我们将要讨论的预测性感知。

我们常常暗自庆幸自己能够如此细腻地感知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感知中的它们的总和,为此我们感到十分满意且安全。有太多的东西从我们的眼前飘过、耳边响过,它们让我们闻得到,让我们去品尝,并且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去接触。这个世界上的物事如此丰富多样,这些看似客观的世界与我们的色、声、香、味、触和法相对应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等诸感官的功能有关,感官的活动使这个世界更加真实、饱满。我们很像鱼缸里的金鱼,从里向外观察这个世界,而我们对那种自认为真实和饱满的感觉究竟如何来到我们的意识中,都不清楚明了。其实,我们的感官虽然能传递客观事物无限的量,但不能传递客观事物性质的多样性。无论感官受到哪一种刺激,与每种感官相连的神经都将导致只有一种感觉。

由刺激引起的感觉经验,乃是决定于刺激所引起的神经活动,而非决定于刺激本身的特征,亦即感觉经验主要是脑的作用,而非单纯刺激的作用。以视觉为例,无论刺激的性质如何,凡是引起视神经冲动者,都会产生视觉经验,除光的刺激之外,如果闭起眼睛用手指轻压左眼的左边,此时右视野内即会产生光的视觉,或眼睛受到打击时会感到眼冒金星,这是视神经从未受到光的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现象,说明即便不属于光的机械性刺激,照样会引起和光刺激同样的视觉经验。我们可以重复大约180年前有人曾经在自己身体上做过的一些虽然是小的,可以说为我们熟视无睹的,但却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实验。比如当你按压紧闭的双眼时,你不会听到、闻到、嗅到任何东西而只会看到光线。这些都是神经特殊能量的作用[11]。神经特殊能量的作用具有三种特征,即每一感官均有其相对应的刺激,亦即某种刺激引起某种感官的感觉经验;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时,将引起不同的感觉经验;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可引起同一感觉经验[12]

我们都承认客观事物的性质和数量是无限的,那是我们赖以获取知识的源泉,客观事物刺激并扰动我们的内心,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只有色、声、香、味、触和法(意识)等感觉能力的事实,亦即我们虽然有相对于无限的客观事物数量的无限的感知能力,即从最佳强度至过载或不足的过度的感知能力,却没有感知无限的客观事物性质的感觉通道。正如在漆黑的夜晚面对电视屏幕时我们将所演的节目尽收眼底,但如果我们因为某事转过身去与他人交谈时,面对着屏幕的颈部和后脑却无法看见屏幕中上演的是什么节目一样,因为我们从未得到造物主为我们通体建造光感受器官的恩惠,只是将额面部的两只眼睛当作光感受器罢了。体内外刺激有多种,客观事物的性质通过它们被给予,但并非所有刺激都被主体接受并传达到意识里,诸如触-压觉、冷觉、热觉、痛觉、关节位置和运动觉、视觉、听觉、直线加速度平衡觉、角加速度平衡觉、嗅觉、味觉、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扩张、动脉血氧分压、脑脊液pH([H+])、血浆渗透压和动-静脉血糖浓度差等,前11种感觉类型是可以被感知的,而后9种则是不能被意识到的[13]

我们虽然罗列了如此众多的感觉类型,但真正用那些感觉与体内外世界相联系时,我们不免感到粗糙和简陋,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这个世界粗陋不堪,那么,我们何以如此细腻地感受这个大千世界呢?显然,我们只靠体内外各种感受器与大千世界相接触并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是不够的。这样一来,有人可能认为随着我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将来会不断发现新的感受器以填补我们认识的不足;还有人也许会觉得我们需要在什么地方进一步探索以扩展我们对此领域的认识。前者是感觉生理学的任务,而后者正是我们要深入探索的路径。